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教育没有捷径 身教重于言教

发表日期:2013/10/10 14:07:52 作者:18022 有863位读者读过

教育没有捷径  身教重于言教

刘翠

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于是,很多老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于是,学生更害怕了: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这就是被称为“当代的梭罗”的美国优秀教师雷夫给我们揭示了当今教育管理的一些真相。我在教学之余,也会不断反思和审视自己的班级管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真正的做到彼此信任和身教重于言教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雷夫的这一真相告白,触动了我的内心,一直以为自己班主任工作比较出色的我开始心虚起来:几年来的教学生涯,课前教室里总是乱哄哄的,但是当你一站在教室门口,学生马上就安静了下来,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害怕;每次,当学生犯了错误,被叫到办公室的时候,他们总是战战兢兢的,认错态度非常谦和,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害怕;甚至于有些学生在路上看见老师,都要避开去,躲起来,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害怕……害怕老师,也许是大多数学生真实的心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学生听到我要出去开会的时候,脸上那种愉快的表情了。雷夫曾说过:“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是呀!我们只要改善班风,打造无恐惧教室,各种寻常的挑战便能迎刃而解。

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而不是畏惧。”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我们更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和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联想到我自己的班级,有个孩子在家经常不做作业,第一天教育过后,第二天照样不做。有时候,老师忍无可忍,联系了家长。于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下,学生似乎老实了,虽然字迹潦草,但还是完成了几天的作业。于是,老师便沾沾自喜,觉得这一措施取得了效果。可是,好景不长,只要孩子的妈出差在外,他就不完成作业,每次到学校里被督促补。孩子的妈妈曾经为此大动肝火,竹片伺候,甚至还不让他来学校上学了。我想,这样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没有退路可走了,不行!“以信任取代恐惧”,雷夫点醒了我:若是老师和学生能建立起信任的关系,效果可能会好很多。于是,妈妈令孩子不准上学的那天早上,我又做了家访,首先征求了孩子自身是否想来校学习,以及想来学习的种种理由,又向家长罗列了他诸多在校表现出色的地方,如:上课举手非常积极,发言精彩,思维活跃等等,给予了肯定和信任,相信他能逐步改变不做作业的顽疾。最后,在我的“担保”下,孩子终于又重返了校园。自此,虽然,孩子凡是回家作业依然会拖欠,但我欣喜地发现,他到学校总能补起来,还俏皮地说:“老师,我盯上你了。”意思是说,会主动给我面批。有时即便没拿到练习纸,也会主动向我要,而且,每每在我这里做,他的字都写得特漂亮。为什么在家不愿做作业,因为害怕,害怕妈妈的数落,甚至打骂;而又为什么每次在我这里,他又能很快地补起作业,因为我相信他能完成作业,因为我相信他能认真作业。

信任是心底一股清凉的泉,谁拥有它,谁就拥有幸福,拥有成功的体验。只要我们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老师,尽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使他们不再害怕,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三、言必信,行必果,你就是榜样

加里宁说过:“教师心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膀上。”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我想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学生迟到的现象,处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罚扫地的,有罚款的,也有要求写检讨书的……但是,效果是不是很好呢?

关于学生迟到的问题在学校里面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而迟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想,要正确的处理学生迟到的这种现况,首先要找出迟到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一种是非人为的。非人为的有生病、车坏、闹钟坏、家人忘了叫等等;人为的有贪睡、寻找刺激等。很少有学生故意迟到。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大人身上也偶有发生,何况是正处于自控力较差阶段的小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把“迟到”当作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好榜样,去感染、感化学生。

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与迟到的学生多沟通。学生也有他的人格和尊严,他们对迟到也会感到很没有面子,面对全班同学无地自容。如果一个学生偶尔迟到了,也许有他的原因,老师可以和颜悦色地询问他迟到的原因,不能不分清红皂白一看学生迟到就批评,这样做会使偶尔迟到的学生不敢进教室,以至造成学生逃学的现象。课后,再与迟到的学生多沟通,耐心的说服他,让他自己从心理上告诫自己:下一次我绝对不能迟到。

其次耐心、细致地、针对性的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迟到,班主任就要详细地了解,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有的孩子是冬天不爱起床,这就要对学生进行“不怕吃苦的”教育,和孩子商量好,是要家长帮忙,还是自己上好闹钟,让闹钟提醒自己起床;有的孩子是晚上看电视看得太晚,就要让家长帮助督促一下;有些孩子是动作太慢,磨磨蹭蹭把时间都浪费掉了,就要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并伴之于有效的训练;有的孩子迟到责任在家长,是家长掐着点送孩子,或者是早饭做晚了,那就要对家长提出要求,给家长讲明孩子迟到造成的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处理的方法也可适当的改变一下,下面是我一次处理学生的迟到的成功经历:

“铃铃铃…”早读的铃声早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向教室,快速地察看了一遍学生,唉,又有两个学生还没到。开学两个星期以来,几乎天天有同学迟到,想想这两周来,自己也曾多次耐心地与迟到的学生讲道理,要求他们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可学生总是无动于衷,依然隔三差五地迟到,于是我便决定给迟到的同学来个小惩罚。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向学生宣布:今后,如果哪位同学迟到,当天就由那位同学打扫卫生。这时,我听到了一个低低的声音:“老师前天不也迟到,怎么没见打扫卫生?”这声低语如一声响雷,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自己一再要求学生不迟到,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教育怎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呢?于是,我想了想,郑重地向大家宣布:“从今天起,老师和你们比赛不迟到,如果老师迟到了,当天就由老师打扫卫生,这是咱们立的约定,以后互相监督。好吗?”学生都兴奋地鼓起了掌。

签约以后的几天里,我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再也没有发现学生迟到。我及时地表扬了大家。可有一天,我因为有事耽搁迟了点到校。那天只有我迟到了,于是,我向学生宣布:“今天我是咱班的值日生”。放学后,我拿起扫把认真地扫地,很多同学主动地帮忙。也正是从那天起,迟到现象远离了我的班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效果呢?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班主任是儿童心目中最崇拜的榜样,因此,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身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做表率,从而使教师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实践证明,教育学生要注重方法,符合认知规律,仅凭一些“大道理”或“强制”的方法,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身教重于严教。

四、赏罚分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领兵打仗,将帅“赏罚分明”能训练出一批精兵强将,在战场上尽显英雄本色;培养习惯,老师握好“赏罚分明”这一指挥棒,则能奏出和谐的班级协奏曲。下面就“赏罚分明”谈谈我工作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制定班规,赏罚有据

“赏罚分明”必须有据可依,单纯依靠全国统一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规范要求笼统,具体赏罚时有一定的难度。每学期我总会根据班级孩子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出有班级特色的《班规班纪》。开学伊始,学生进入新的班级,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还不适应,这个时候就是班主任树威信、立班规的最佳时刻。班规的要求不能笼统,笼统的东西难以落实执行,要将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要求具体化,量化,要让每个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要让孩子们明确该怎样去做,怎样坚持做好。我以百分制量化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分为文明礼仪、纪律、学习三大块,每一块又细化出具体的条款,并且每一项条款都有相应分值。学生对照班规,奋斗目标明确,若有违反,相应惩罚亦能有据可依。

2.正面引导,赏识为主

制定好《班规班纪》后,首先要带领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每一项规定,明白什么事应该坚持做,什么事不能做。充分利用好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比如:解读《班规班纪》、赛背《班规班纪》、《争做文明小学生》主题班会等,在活动中正面引导,让孩子理解班规,牢记班规,让班规成为孩子学校生活的指明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自身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主动跟孩子问声“早”,弯腰拾起零食袋……举手投足间润物细无声。充分挖掘孩子们中的榜样,树立遵守班规的典型,在中队园地中开辟表扬专栏,大张旗鼓地表扬,用“放大镜”放大其优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灿烂的微笑,温暖的拥抱,作业本上的一颗五角星……让孩子在赏识中自觉遵守班规,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

3.巧中施惩,罚中有爱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赏识教育为主,但绝不是不要批评处罚。如果在学生的生活中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犯错后不需承担相应的后果,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需要“赏罚分明”。当然,这里的处罚绝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应用最近较流行的提法就是“绿色惩罚”。所谓绿色的惩罚就是在惩罚中注入人性关怀,让学生顺畅地接受并对教师满怀感激的惩罚教育。它立足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罚是为了矫治而不是为了打击,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

要是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

班里一个孩子课间与同学打闹,打碎了走廊上的一块玻璃,根据班规,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赔偿这块玻璃,而不是让学生的父母代为赔偿;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影响上课,根据班规他需叙述事情的经过,讲出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和危害,使之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反思,然后自己做一回记者,现场采访周围同学的感受,让那些喜欢吵闹的同学亲耳听听同学们的心声,以引起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震撼。对照《班规班纪》,纪律委员每天会把违纪孩子的表现一一登记在册,每周一总结。违纪的孩子也可以采用“优秀交换”的方式消除自己的违纪记录。所谓“优秀互换”就是给孩子创造主动反思、改正的机会,孩子可以自主确定互换的内容,经老师、同学们审核通过后交换成立。根据这个方案,有的孩子忘记佩戴红领巾,他主动提出温习红领巾的含义作为交换;有的孩子不注意教室环境卫生,座位周围常能见到纸屑杂物,名字登记在册后,自己主动申请帮教室做一周的值日来交换;有的孩子做课间操有气无力,动作不到位,被记录后认真上好体育课,那体育老师的表扬来与我交换……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惩罚,无疑比罚站、蹲马步等方式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过失。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使之受益终身。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教育好一个班级的学生犹于炼钢,要炼出一炉好钢,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火候,这个火候全凭班主任老师一手掌握。班主任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身教”不是做样子,而是要真正的把自己置身这种境地,切不可坚持一段时间,又放松一段时间。只要你坚持一贯的作风,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为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将来而工作,再顽劣的学生也有被感化的一天。我给自己写了一句话:“诲人不倦苦也乐,润物无声淡亦真。”我以这句话勉励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做好一个班级的领路人。我坚信奇迹也会在我们教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