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郎中心小学组织退休教师家国同庆暖重阳 童心敬老谱新篇
发表日期:2025/11/4 14:39:35 作者:徐芳 有15位读者读过
家国同庆暖重阳 童心敬老谱新篇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重阳节主题活动绽放创新活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与敬老美德,陆郎小学近日成功举办“家国同庆·童心敬老”重阳节主题活动。活动打破传统模式,以六大创新亮点构建沉浸式、长效化的德育场景,让千余名师生与长辈在庄重仪式、温情互动中共度佳节,收获满满感动与成长。
主题融合焕新,家国情怀与敬老美德同频共振
不同于传统重阳节活动聚焦单一敬老主题,本次活动以升旗仪式为开篇,将爱国教育与孝亲敬老文化深度绑定,实现双主题有机融合。活动现场,全体师生与长辈整齐列队,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代表以“感恩长辈,报效祖国”为题发表国旗下讲话,将对长辈的感恩之情与对祖国的崇敬之心紧密相连,为活动奠定“家国同庆、童心敬老”的鲜明基调。“把爱国仪式融入传统节日,让孩子既懂敬老孝亲,又知爱国担当,这样的主题设计很有时代意义。”参与活动的家长代表感慨道。
仪式氛围升级,庄重感与温馨感相得益彰
为改变校园重阳活动“轻仪式、重娱乐”的现状,学校将升旗仪式作为核心开篇环节,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提前选拔培训的升旗手、护旗手以规范的队列步伐入场,国旗台两侧摆放的菊花盆栽与巨型主题横幅相映成趣,既彰显爱国仪式的庄重性,又传递节日的温馨氛围。当五星红旗升至顶端,全场肃立致敬的瞬间,长辈们眼中满是欣慰,学生们脸上写满崇敬,庄重的仪式感让节日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前置预热赋能,文化浸润与实践养成提前落地
摒弃“活动当天一次性开展”的传统模式,学校在活动前一周便启动系列铺垫工作。各班级开展“重阳孝文化”主题班会,通过动画短片、古今敬老案例对比、诗词赏析等趣味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重阳习俗与孝德内涵;同步发起“一周敬老行动”打卡活动,学生们通过为长辈捶背、做家务、读故事等实践,提前践行敬老行为,优秀案例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展示,形成浓厚的预热氛围。“提前一周的打卡让孩子真正理解了敬老不是形式,而是日常的陪伴与付出。”一位班主任说道。
互动场景创新,代际协作奏响温情乐章
活动现场,“代际协作”式体验场景成为一大亮点。在手工制作区,学生与长辈共同裁剪布料、填充香料,合作完成茱萸香囊与菊花贺卡,长辈传授针线技巧,晚辈发挥创意,温馨互动画面随处可见;传统游戏区里,投壶、套圈、重阳灯谜等项目吸引亲子组队参与,长辈们回忆童年趣事,手把手教学生游戏技巧,双向互动取代了单向的“晚辈敬老”,让亲情在欢笑中升温。特别设置的“教长辈使用智能手机”模拟实践环节,更让长辈感受到晚辈的贴心与时代的温暖。




长效机制闭环,节日活动延伸为习惯养成
为避免活动“一阵风”,学校建立“活动+后续延伸”的闭环设计。活动结束后,发起“敬老行动打卡21天”活动,引导学生将节日敬老行为转化为日常习惯;开展“重阳敬老”主题征文、绘画比赛,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制作成校园文化墙,扩大活动影响力;同时整理活动中的优秀案例与素材,建立“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库”,为后续活动提供借鉴,推动传统美德长效传承。


文化呈现多元,沉浸式体验深化文化认知
本次活动以“多维沉浸式”方式传播重阳文化:诗词朗诵会上,学生独诵、亲子共读与集体合诵交替进行,搭配古筝、二胡现场伴奏,让师生与长辈在韵律之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孝文化小课堂设置文字演变解析、现实场景模拟、老教师亲身分享等平行模块,学生与长辈自由选择参与,从听觉、视觉、实践体验等多维度深化对孝文化的理解。
此次重阳节主题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创新设计,既让青少年深入感悟传统节日魅力,践行敬老美德,又厚植了爱国情怀,实现了“文化传承、品德培育、实践赋能”的多重目标。下一步,陆郎中心小学将继续探索传统节日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