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阅览文章
汲取新知识 贡献新力量
发表日期:2025/9/30 10:01:17 作者:邵海林 有7位读者读过
汲取新知识 贡献新力量
——陆郎小学组织开展青师班开班仪式及暑期读书分享活动
为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2025年9月25日组织开展青师班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2025-2026学年“青师班”开班仪式;宣布并表彰暑期优秀读书心得;暑期优秀读书心得分享。此次活动老师们充满展望,收获颇丰。
2025-2026学年“青师班”开班
活动伊始,学校领导邵海林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班致辞,对新一学年青师班的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强调了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他指出,阅读是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
宣布并表彰暑期优秀读书心得
随后,邵海林副校长宣布了2025年暑期读书评选结果并给获得本次优秀读书心得的教师颁发奖状。老师们的优秀读书心得充满了对职业的思考以及人生的思考,从书本中汲取力量来丰满自己的羽翼,于己于人都发人深思,启迪人生。
优秀读书心得分享
然后,多位教师依次上台,分享了他们在暑期阅读中的收获与感悟。有的教师谈到了阅读教育类书籍对自身教学理念的启发,有的教师则分享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教育智慧……每位教师的分享都充满了激情与智慧,赢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
第一位分享的是陈亚楠老师,她阅读的书籍是《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读完这本书,陈老师有了新的感悟,它像一把钥匙不仅解开了教学中的困惑,更让她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比起传授情绪管理技巧,唤醒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才是帮助他们应对成长难题的根本之道。
邓婷老师研读的书籍是《教育漫话》。这本书的大篇幅主要集中于家庭教育,受到时代的限制,这本书主要是从男孩养育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给她最大的启迪并不是关于教育,而是从其中所看到的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那些能够超越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以超前的思考打破认知的桎梏,为后世开辟新的思想通道,总是伟大的。此外,读完这本书,邓老师也有新的思考:三百年以后的教育会是怎样的?如今我们所推崇的精英教育,强调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高科技手段与教育的融合等,在未来是否也会像现在我们看待三百年前的教育观念一样,被归为陈腐、落后的思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探讨发现。
贾茹旭老师选择的读物是《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和平民教育思想对贾老师的影响深远,它们改变了她的教学认知,从以往的只注重单向知识传授变为逐渐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水源头,这使得她不断在探索富有创新的教学方式。
李雪慧老师同样研读了《你的学生为什么不思考》这本书。她将书中的数学课堂的引导方法迁移到语文课堂。她把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表现作了比较,发现为何一年级学生更爱分享阅读感受,年级越高越不愿回答?提出调整学习环境与方式,是打造“思考型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思考题的变革:从“标准答案”到“开放探究”;二、随机分组的巧思:打破固定圈,激活文本交流;三、记录单的优化:从“形同虚设”到“互动载体”。这三种变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设。
最后一位分享的是陈子仪老师。作为一名刚刚走上三年级教学岗位的数学老师,她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困惑:明明课堂上讲解得清晰明了,可学生面对稍具灵活性的题目,还是难以独立思考、找到解题路径。同样《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给了她启发,主要是两点:1.正视“学生不思考”:教与学的错位审视;2.搭建思考支架:让数学思维有迹可循。以分数的学习为例,她发现要正视学生的不思考,因为这正是教与学的错位审视。要提供足够的思考机会,那么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支架,帮助学生通过该支架更有效的思考。
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们还就阅读中的疑问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分享会,不仅加深了对所读书籍的理解,还从其他教师的分享中获得了新的启示和灵感。
总结-思考-展望
最后由邵校总结本次青师班活动。在总结中,邵校希望青年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坚持专业阅读、反思、探索、实践……在教师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此次教师暑期读书心得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的阅读热情。
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将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