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100】在编程教学中探寻学生的“三知”(时代)

发表日期:2022/4/28 8:37:39 作者:时代 有562位读者读过

编程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学科素养里有一条是计算思维的培养,目前,利用编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经是共识,编程的相关教学在小学阶段一般集中在五六年级,在时间不长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初期学习的热情很高,对于可视化编程的外在热情远远大于了程序的内核,那么如何精准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完善教学过程或者教学内容是必须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问题,去年执教《花朵缤纷》一课公开课我做了一些反思和实践,我觉得学情的分析对于编程教学是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内容,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新知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没有相关旧知就没有新知,那么要了解其中的关系,更好确保学情分析的有效性,我尝试在《花朵缤纷》一课中利用三知图这个工具研究了学生的旧知,必知和新知,那么什么是必知呢,各部分联系又是如何,如图1所示展示了“三知”的关系。

图片13.jpg

下面我简略介绍一下在《花朵缤纷》一课当中我如何利用想到探寻学生的 三知来辅助整堂课的教学,以及和学生一起共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大体想法思路。

在第一次执教本堂课的时候,我选用了最普通的导入,就是选取某位同学来试启动程序进而看到效果,然后引入本课堂进行学习,本来进行地比较顺利,直到一位同学的提问打破了这种局面,“老师,我记得上节课我们用到重复执行这个控件是利用小猫(程序角色)带着画笔画出来正多边形,为什么这里没有小猫?”其实这个问题我刚听到是有点生气,但是本着我之前给自己定的要求三遍以上再生气的原则,我耐心解答,“这里要完成五瓣成花,所以利用一朵花瓣旋转重复执行变成一朵花,不是线条图形的编写规则”,他又说:“老师,这是上节课的内容,我记了上节课的规则了。”我没有讲话,但是深知第一次执教本课我已经发现了我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情了解的不透,并且没有把学情分析的结果运用到教学当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给我分享了一篇文章,其实谈不上是比较规范的文章,算是一种分享,这个作者就介绍了这个三知的概念,在我原有的印象当中就是只有旧知和新知,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必知,那么必知是什么呢,以图1举例,新知A就是老师准备让学生掌握的学习结果,必知BCD是学习A必须要知道的学习结果,是学习A的必要条件,是学习A应该具备的基础,必知可以是一些知识,技能,策略或是方法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结果,旧知是学生头脑中关于A已经有的学习结果,那么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旧知,那么旧知也是学生学习A必备的基础,那么必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旧知是实际的情况。

这段话刚看可能有点绕口,初读也是把我绕进去了,但是我带入了《花朵缤纷》一课的学情分析中,我好像也有所理解。第一次执教课程那位同学所问问题就体现了他必知的部分掌握部分缺少B、C或D,在这一课中他就缺少画正多边形含义规则;旧知中只有重复执行这个控件的作用,这样在新知A也就是实现“五瓣成花”这个知识学生实践起来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我也根据三知图相关知识尝试整理了关于《花朵缤纷》一课的学生的三知图如图二所示,我发现很多事情突然豁然开朗。

图片23.jpg

教学相长,我认为这节课的一步步构思和准备都离不开学生的一些问题,不论问题是否合适,是否扣题,我认为都是学生给与我既会去尝试各式各样的方法,去践行各种各样的想法。

通过《花朵缤纷》一编程课程的案例,我通过三知图也和学生一起探寻了他们的学情,在此我也反思总结了一些关于如何探寻三知的想法:

1. 扫描旧知

旧知的“扫描”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在课堂上我有时会单独匀出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回想自己已经学习了哪些编程知识。一些小技巧,等等多方面的知识,分小组互相分享自己头脑里本就存在的东西,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测验等其他方式发现学生的旧知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的旧知状态。

2. 确认新知

简而言之,新知就是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对新知进行分析,然后据新知得到必知,深刻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学科功底,这一点也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3. 补全必知

确认新知以后,必知并不是只靠经验,一定要根据新知进行补缺甚至是纠错,了解补全必知的内容不管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定的挑战,这一点也在尝试当中,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