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94】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学会,勤练,常赛”的闲谈(俞晗)

发表日期:2022/4/27 17:21:35 作者:俞晗 有2118位读者读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科学全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体育强和中国强巨大引擎”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明确我国学生应具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的核心素养,近段时间以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已经新鲜出炉,新增设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三个维度。 “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10%-11%,已超越英语成为义务阶段第三大科目(也许一二年级不学英语的缘故),因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学会,勤练,常赛”被于素梅先生称之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途径或是着力点,我深以为然,寒假时进行学习时,老师提出“三无”体育的概念,即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俗话说不流血的兵不是好兵,不流汗的体育课可能也不是好课。因而我展开了思索,体育课是为什么目的去进行的?学生眼里的体育课是什么一种样子?

经过一段走访询问,我得知大多数学生眼里的体育课是可以玩的课,可以去“放肆”的课,这句话无可厚非,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思索当时所在时期,军阀混战,民众信仰模糊,新民主主义的小火才刚有起燃的迹象,乱世之中何以保全自己,首先得锻炼体魄。提高对未知事物的抵御能力,因而教员冬日里都用冷水洗澡,八十余岁仍能在北戴河里中流击水,这是有时代背景的。而当前处于和平年代,不说大富大贵,丰衣足食不在话下,长期的安逸生活带来了目前学生的体质状况:身型修长,但力量、耐力极差,以引体向上为例,在小学阶段能拉到一个的学生寥寥无几,影响因素很多,但我觉得这批孩子缺乏之前的八零九零后的那种童年生活,上到树上摘果,下到河里摸鱼摸虾,没少遭到父母的一顿“毒打”,当然可能要聊到父母的“毒打”,个人感觉适当的体罚可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即所谓逆商。对待当今的孩子素质安全极强,物极必反,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呈反比减少。大学时有老师提到他的小学儿子在美国生活,那里的器材设施似乎没有中国这样的精致,但草坪是那么大那么广,哪怕是城市中心,也会很多很大的公园,小孩们在那里撒开欢的玩耍。我那老师清楚的记得,她给孩子买的质量极佳的牛仔裤一个星期就破了,磕伤擦破是在所难免的,所以美国给人印象可能就是一种强势文化:我没有礼廉恭俭让,但我就是不吃亏,我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一切。

学会,勤练,常赛”,针对目前中国国情应运而生,在学生角度,让学生意识到我“学有所用”,这句话非常能直击学生的内心,尤其是男生内心,都有一个英雄武侠梦(这当然也是某高畅销的原因),因为我学习了技能,所以我赢得了比赛。我之所以赢得了比赛,是因为我好好上课,勤加练习,也因为我“厉害”,如此往复,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学生积极性大受鼓舞。但目前,存在的困扰就是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赛,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