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72】《漏》教学反思(全雨婷)
发表日期:2021/12/30 19:40:24 作者:全雨婷 有5031位读者读过
《漏》教学反思
陆郎中心小学 全雨婷
《漏》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从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想象。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的真实的合理范围之内,因此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漏》作为一则民间故事,具备口口相传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也倾向于口语化。比如文中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类似的句子来自于生活中的口语,因此读来毫不费力,通俗易懂。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教材第一学段已经作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练习,而“复述”则是首次被教材纳入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复述本身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策略,在课文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引导这一学段的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就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以及让人意想不到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从而在此基础上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怎样复述故事。
《漏》这则故事围绕“漏”展开,通过老虎和贼因为对“漏”的误解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来启示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本篇教学设计则将结合教材课后习题的图示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故事的重点情节,厘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述。
1.导入环节:
(1)本单元很多课文都是民间故事。有语言上的特点。建议以民间故事为话题导入,学生之前接触过民间故事,可以看图猜故事名称。用“猜一猜”,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对故事的结局已经知晓。
(2)漏是一类生字,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就可以交给学生。
2. 初读课文环节:
需要帮学生扫清字词障碍。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要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本课易错字词,进行正音。集中出示的词语最好分类,比如按照地点,按照人物,按照动作。(名词和动词学生是搞不清楚的,也不知道主语是什么)
本课时重点目标就是借助图片,关键字词等支架教会学生复述。所以在整体感知环节,就可以问学生这篇文章讲了怎么样的一个故事。为什么会发生,遇到哪些困难,结果怎么样等等。然后出示填空让学生填。
3.精读课文环节:
先教学生第一部分,在老爷爷老奶奶家的部分,说一说有意思的地方,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以及动作描写(关键词),以及文体的语言特点,进一步教学。复述在三年级下册是第一次呈现,它要求“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复述”。所以第一部分教完了之后教复述的方法,让学生把方法用在后面几个部分。最终呈现的结果是学生能补充书后习题第三题,且不遗漏重要情节,看着图片能回忆出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故事比较长、内容比较多,要掌握它确实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八单元中明确提出将“复述”作为单元要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故事,更要能够用自己的话尽量还原故事原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首先树立学生一定能自己读懂的信心;接着,通过从初读到精读的板块,让学生在赏析文章段落的过程中不断熟悉文章的内容,从而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三题习题的提示,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找出故事场景变化的三个关键地点:老爷爷、老婆婆家、歪脖老树跟前、山坡下(教师可以相机给出地点图示来提示学生);最后在看着关键场景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场景串联起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从易到难,从点到面,无论是前面的段落赏析还是寻找地点变换的场景,都是在为后文的复述作铺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可以逐步突破复述的这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