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57】有关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反思(王业晴)
发表日期:2021/12/27 13:38:44 作者:王业晴 有2517位读者读过
有关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反思
我有幸聆听了由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的陈睿校长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精卫填海》,受益颇深。
上课前以聊天导入课堂,陈老师从“神”古代表示万物的主宰,现在也用来形容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人,介绍班级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的学生。再板书“话”,根据图片说神话故事,这些神话都来自《山海经》。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齐读课题,点名读课文。做小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穿插写字教学。再读课文。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学生再读课文,点名读课文。同桌合作,结合注释,把故事说明白。展示同桌合作成果,边理解课文边朗读教学。由“游”的多义引出文言文特点:言简意丰,想象课文背后的场景。边解释重点字词边朗读教学。神话中的“化身”现象引出神话神奇的特点。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时进行课文知识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精卫的形象,从文字“常”中感受到形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总结:精卫与海斗争,女娲与天斗争,夸父与日斗争,大禹与洪水抗争,愚公与山抗争,刑天敢和天抗争,神话说得是一个个神仙的故事,讲的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民族与困难与恶劣环境相抗争的民族精神。尝试背诵,临写课文,出示要求。
《精卫填海》是四上第四单元的第十三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单元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现象,写一个故事。总的说来,就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掌握一种写作方法,概括能力又分为概括内容和概括人物形象。同时,为学生概括内容提供了一个支架——可以从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方面去思考。
部编版教材和之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部编版侧重于语文要素与传统文化并举的双线。之前,我有幸聆听了本校侯丹老师的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夸父开天辟地》。在那节课中,侯老师侧重于梳理课文内容,解决“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单元要素。本单元选择的题材是民间神话故事,我想编者在编排本单元的时候,肯定不仅仅只是将这组课文当作简单的叙述性文本。民间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背后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敢于与困难做斗争的伟大精神是更深层,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