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阅览文章

协作共建 助力成长 优化教学 减负增效

发表日期:2021/11/8 11:14:10 作者:苗凯旋 有948位读者读过

     协作共建  助力成长  优化教学  减负增效

——陆郎小学特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家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为借助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家的高端引领,发现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更新数学教学的理念,开阔数学教师的视野。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2021年11月5日上午,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邀请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家组来对校开展协作共建课堂观察活动,共谋学校质量提升之法。

活动伊始,陆郎小学中年级数学组的尹馨老师执教《平移与旋转》一课,学生在种种趣味活动和游戏中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课堂上气氛活跃,师生和谐。

随后,是高年级组的徐菲老师带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2》一课,通过小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和空间,将小组的活动、汇报、质疑、补充展现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两节课堂展示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家组的老师们对两节课进行了指导。首先余老师对于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建议教师一定要有目标意识

接着吴汝萍特级教师深入地剖析了两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展现了一些改进的新思路,数学课堂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效率“,要简练自己的语言,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告诉老师“数学不是练出来,而是悟出来的。”数学学习的关键是数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发现中感觉获得的愉悦。“小组合作”要体现真正得价值所在,不能流于形式等等,并对数学教师提出要求:上课有效率、难点要突破、精气神要足、公开课常态化。

最后,章飞主任和顾晔峰主任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课堂的生成与把控、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学生的互动与体验等多维度对教师提出了建议。专家们不仅告诉了老师要怎样做,还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准的找到数学课堂的问题所在,给老师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经过这一次活动,老师们受益颇多,对于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理解,经过专家们的指导,相信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会更上一个台阶。

00000001.jpg

附精选活动反思:

提高教学成绩,从改变课堂开始

陆郎小学 查正美

11月5日上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一行专家领导来到我校进行了数学课堂观察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专家们听了两节数学课。课后二师院的专家进行了点评。专家给出的建议,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更深入的研究。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并从以下几点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目标的确立与落实

二师院的余老师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了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条有理,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确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并落实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上完课后,可以自己反思一下,通过我上的这节课,学生有改变吗,学生的能力有了提升吗,可以从学生的表现,验证自己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以便调整自己后面的教学。

二、思维的提升与拓展

二师院的吴如萍特级说,数学课上学生思维能否提升,是我们数学课好坏的重要判断标准。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设计的活动,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思考,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

“在平移和旋转这节课上,教师一个一个呈现生活场景,然后让学生分类是无意义的,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可以直接出示六幅图,让学生自己分类。学生才能有自己的思考。”这种接地气式的点评,很中肯,很实在,对我们来说很实用。数学课上不能浪费时间,并且提到“数学是悟出来的”,这里的“悟”,就是需要学生借助数学思维去悟。像平移和旋转的导入,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悟,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提升。

三、小组合作的价值与实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通过这一次的专家合作共建活动,我学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与技巧。知道了怎么去更好的设计课堂,更好的开展小组合作。课堂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有时需要的是静悄悄,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去学数学。今后,我会把握每一次上课机会,钻研教材,设计一些利于学生思维提升的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我想 我悟

陆郎小学 倪万梅

周五二师院专家来我校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指导,其中五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第2课时这一节课,我参与了磨课,感触较多。2016年11月的时候我开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当时上的就是这节课。当时设计教学时根据我班学生情况,在我们小组合作模式初具模型的时候,用了小组合作模式的上了这一节课。那天我们的课堂氛围非常好,其他学校老师反馈较好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去年李月胜工作室到我们学校来指导工作,要求我们学校上两节课让他们进行指导评价的时候,我也把这节课搬出来,因为自己教四年级,所以借了五年级的班去上这节课,也做了一些准备。课上的时候,整个流程也比较流畅,但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太大的活跃的状态,自己也感觉上的不得劲儿,但具体问题出在哪儿,自己也没琢磨透。当时李月胜校长可能顾及我的面子也没有对那节课做太多的点评,而是从自身发展方面做了精彩的讲座。所以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同样是一节课也同样是我自己去上,教案和方法都是一样,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因为去年那节课上的并不如意,所以徐菲老师邀请我一起磨课的时候,我还是不太自信的。经过几次磨课展示,徐菲老师准备的很认真,她也根据学生的基础对小组展示做了一定的调整,课堂上也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整个教学流程很完整。但同样的是课堂氛围不活跃,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这样的知识点学生这节课不学,他也会做这样的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什么发展?没有发展,这节课上的有什么用?这句话一处,全盘否定?听了这样的一句,我脑袋嗡一片空白,回神时我想起了16年的那节课,从例题探究的学生们的主动积极,到展示交流时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尤其小汪同学对几种方法其实都一样引发学生自主讨论质疑,学生们投入的状态就让人很是欣慰。而对投中和投了的不同可能情况的分类更是把思维的顺序性发展体现了出来。而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我已经带他们两年,所以课堂教学才能成功。而去年的那节课,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不了解,及学生前期合作交流情况的不了解。同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效果却会完全不一样。也是我对学情考虑不周,对教案过于自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所以说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状态,运用不同形式组织课堂需要站在学生基础上灵活运用。小组没练出来,先进行同桌合作交流,再慢慢扩大范围。而每一节数学课堂上,我们数学老师也不能仅仅站在教学知识点这一个方面考虑教学,更多的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能力,增强思维能力。

吴老师的点评让我触动的地方有很多,不仅仅是对这节课的理解,还有很多教学理念和课堂组织方法的细致讲解。慢慢消化的同时,这两天,我的课堂也在发生改变,以前我更多的关注新课的教学,练习课的组织就不那么用心。有时我会制作卡片发给每个学生做游戏,但不是每节练习课我都想点子让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考。想着不能浪费学生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这几天的进行的计算练习,我总是找一些简单的计算规律,带学生计算引导他们,让学生对比发现规律,让更多的孩子的思维在练习课上也能得到训练。当然吴老师的金点子很多,我希望以后能继续得到指导,我也会尝试将她讲这些理念渗透进我的课堂。让我的学生在我的每节数学课上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