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22】《可能性》教学反思(许晶晶)

发表日期:2021/11/1 7:45:16 作者:许晶晶 有718位读者读过

十月博

金秋十月,受天气影响,丹桂还未完全盛开,这样的秋天多少令人有些失望。但有幸在学校的组织下聆听了特级教师谭长存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谭老师优雅大方,课堂教学的组织堪称“艺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真是会让人不自觉地感叹:不愧是特级,不愧是谭老师。

作为一名一线乡村数学教师,谭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她对教学的思考,令我折服。顺着谭老师的思路展开,我认为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形成一条路径,一条通往学生发展的路径。

我们要明确,我们在教什么?以这节课为例,可能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但又很抽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众多现象按其发生的结果,大致分成“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两类。这两类现象的主要区别在于:确定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出现或者肯定不出现,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随机现象则是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发生结果可能不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安排在第二阶段教学,提出了两点内容和要求:一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二是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以此,我们要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应由面到点,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谭老师的这节课以“摸球活动”为主线,每一个活动都对应一个目标,每一次交流都是促进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学生在游戏中、在交流中,使得“可能性”逐渐清晰,逐步内化。

我们还要明确,我们应该怎么教?谭老师给我们指明了道路:三备三忌。一备教材,忌走马观花;二备学生,忌敷衍了事;三备自己,忌邯郸学步。水平和篇幅有限,此处我仅呈现对备教材的思考。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回想起以往的教学,自己对教材的研究不深刻,总是依赖教师指导用书或现成的教学设计,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数学学科应该是逻辑性和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材的编排也是充分的体现了这点。同一领域的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段,螺旋式的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因此,我们看教材时要知道“前因后果”,前因对应着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后果对应着学生在此领域此学段应该达成的目标。这样前后联系,来设计教学,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这样的课堂既是普通孩子的“主食”,也是优等孩子的“甜品”。谭老师说,我们可以对比几种教材,观察异同,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数学教材有苏教版、人教版、冀教版、北师大版、青岛版等版本,虽然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但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方式,总会给我们新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的成长之路,注定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