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3】《落花生》教学反思(张静)

发表日期:2021/10/29 11:22:37 作者:张静 有1096位读者读过

《落花生》教学反思

陆郎中心小学 张静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许地山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由平凡事物花生谈到人生道理。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环节中,我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另外,在引导学理解父亲来的“难得”这个点上,讲得比较透,学生体悟较深。

“议花生”部分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在教学“议花生”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在学生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父亲”在议花生的时候说了哪些话?“我们”分别说了什么?你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一说是喜欢花生,还是喜欢桃子、石榴或苹果?理由是什么?在你身边的人群中,有哪些人和花生一样。比如:小区里的清洁工。让学生先说一说他们具有什么特点?再对照文中“父亲”介绍的花生的特点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然后再通过交警、老师等学生熟悉的职业帮助学生感悟文中“父亲”的话中的道理,并懂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做怎样的人。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细致。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另外,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导致部分学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努力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