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412】着眼多面 管理班级 (徐艾娟)

发表日期:2021/6/28 9:07:04 作者:徐艾娟 有515位读者读过

                    发言稿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同时这也是做班主任的第一年,我与一年级的孩子们之间彼此都是全新的。因此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积累,是这一年以来一直在做的事。

咱们的班级就好比一个大家庭,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管理好一个班级,教育好学生,使他们道德文明而又成绩优秀,是每个班主任心中为之努力的目标。

带着这个明确的目标以后,班主任的工作就开始朝着它而逐步推进。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对于学校而言也是一股新的希望和力量。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也并非盲目的去完成。作为一三班的班主任,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班主任座右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不单单于学生,韩愈先生的这句话事实上一直是我和孩子们共勉。相信着这句话,并由此将对学生们的教育、要求和班级管理 细化并融入到他们日常学校生活的点点点滴滴中去,以使好习惯成为自然,使优秀成为自然。

首先是班级常规管理,制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班级这个大转盘才能顺利不断的旋转。所以,一年级入学伊始,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设置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将其细化到日常用餐饮水以及坐卧行走中去。诸如,中午用餐时“水不上桌,头不离碗”;饭后酸奶水果必须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并由生活委员清点人数并监督清理;课间饮水时“原地喝,原地放”;收纳柜整理时“统一书本靠右,笔筒靠左,衣服进柜必须平整”。排队行走时“必须保持口闭而脚步轻”为了使得每位学生对于班级维护和打理的责任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除了值日生岗位安排以外,将教室的每一块地砖都承包给相应的同学,全员维护班级卫生,杜绝一味依赖当日值日生。而每周轮坐在第一组的同学主动担负起出门放学关灯关电扇的责任,每周轮坐在最后一组的同学也主动担负起拉帘关窗的责任。大课间时整理桌椅并统一位置摆放下节课所用的书本,放学时则按三步走“桌肚清,桌底净,桌椅齐”做到人走而一室齐整。而对于班干部,他们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同样是孩子,示范,引领他们学会观察与反思我还会定期进行单独谈话给予孩子们管理班级方法上的纠正和指导。一个班级的管理不依赖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老师、班干抑或是值日生,而是在于班级的每一个人。

当班级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以后,才可以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期初便从各科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一三班的孩子相较于其他几个班,天性上更活泼更顽皮,他们很难坐定很难集中注意力。这也是低年级孩子的共性。而学习最需要的就是静与定。于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成了渗透到他们学习生活的必要。首先制定严格的课堂要求,语文上拒绝“听说书”的课堂学习模式,一上为集中注意力着重强调于手指字,一下则开始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书上主动记录笔记,书下永远一本练习本,手执笔随时注意动笔练习,而非一味的“听课”。尤其是在复习课上,而每节语文课下课都将亲自检查学生的笔记和练习本并定期抽查每位学生的语文书。这样的学习要求由课上渗透到课下,给予学生一定的紧迫感,帮助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是严格做题的要求,要求三班的孩子由一年级就养成圈画题干,标画自然段,留下做题和阅读痕迹的习惯。而每天收到作业首先做的并不是批改对与错,而是检查每一个学生所留下的做题痕迹是否按要求又是否合格。每一项的漏做,不做都有规定相应的惩罚。一年以来,三班一直在运用“日日清”的学习模式:当天学习内容,当天练习检测,当天未掌握,当天即补上。周一至周五校内外各一篇阅读理解,每周末两篇阅读理解,使阅读无间断,而每一篇都需要准备充分朗读流利以应对第二天课堂检查,做到“每做必讲每讲必读”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与识字量。给予学生一定的练习与检测的压力,希望可以促进课堂听讲时的注意力。种种之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弱化天性的弱点。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班风的建设也在于班级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双方面之和。做好常规使得学生行为文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成绩优秀。一年来,班级的孩子在迅速成长。让人欣慰他们能够独立做好班级日常卫生管理,会主动考虑到雨季不仅关好窗也会带上门。期末复习的课间会在班干部的带领下上完厕所后就全班安静共同伏案做题。哪怕考完期末最后一场考试,仍然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读书,等待老师到来。班风的形成也许就在于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日常,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一个班级的管理,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搭班的查主任所给予的最大的配合与支持,耐心与责任心使得班级管理更加顺利。一个班主任的成长,也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同年级的孙雅慧老师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都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班主任适当的反思也必不可少,我也会常常反思审视自己对于学生是否要求过高过细,过于严厉,适当的反思与不断的调整也许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帮助学生。

生命不止学习不止,思考不止,进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