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404】家访有感(常忠玲)

发表日期:2021/6/21 11:24:04 作者:常忠玲 有767位读者读过

   孩子,如果你落泪的,请别忘记你还有我的肩膀,虽然没有那么宽阔,但它一定能给予你信心。孩子,如果你难过了,请别忘记你还有我的怀抱,虽然没有那么温暖,但它一定能给予你力量。孩子,如果你的天空布满了乌云,那么请你相信,我愿为你撑起一片艳阳天。

    那是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我把车停在马路边后,撑着伞,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着小A过来接我。她家住在乡镇的街上,虽说是街中心,但你举目望去,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一排排整齐的花圃,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你所能见到的是和所有普普通通的农村景象一样:灰暗而低矮的房屋,斑驳脱落的墙壁,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在我瞩目审视着周遭的世界时,周雨菲撑着一角已经折断的雨伞,腼腆地走到我的面前。打了声招呼后,她开始带着我穿梭在泥泞不堪的马路上,拐了几个弯,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一个比较狭窄的小巷子里。推开一道油漆已掉落大半的朱红色的铁门,小A引着我,来到她的房间。

     这是一间不大不小的卧室,没有什么装饰。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张单人床,床上的被子是折叠过的,显然不是很整齐。我坐在屋子里,简单环顾了四周,一张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科书本,还有不少是课外读本,衣服和鞋子也都收纳地很规整。不一会,孩子的奶奶进来了,几句寒暄过后,我们坐在一起聊着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奶奶今天六十多了,高挑的身材,没有多余的脂肪,显得格外的瘦削,黝黑的面容比较憔悴,两鬓早已斑白,皱纹爬满她那饱经风霜的脸颊,挽着发髻,扎着一件贴身的围裙,操着一口浓浓的方言腔。家访的那天,爷爷刚巧有货要出,不在家。访谈间我才得知,这六十好几的老俩口从来没有停止过劳作,一日清福也没享受过。爷爷一个人经营着送货业务,奶奶早上要在菜市场卖肉,下午出去做点小零活,贴补家用。而孩子的爸妈则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已离异。离婚之后,小A的妈妈便离开了这里,没有在回来。孩子的爸爸也外出就业去了,据老人家说,大概春节期间会回来一次。还在念幼儿园的小A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工作比较忙,白天很少在家,基本都是由奶奶一个人抚养长大的。奶奶说,这孩子打小就很懂事,平日里很少出去玩,就待在家里跟着奶奶身后,跑来跑去的,看着很是心疼人。奶奶说,现在孩子长大了,自己的衣物基本上都是孩子自己洗的,房间也自己收拾,有时作业写完的早,见奶奶还在忙,会主动下厨做饭。电视在房间里她也不看,手机也基本不玩,从来不用担心自己的孙儿沉迷手机游戏。言语间,我看得出更听得出老人家对孙儿的疼爱和骄傲。说着说着老人家叹了声气,皱起了眉头。原来孙女的作业一直都是奶奶辅导的。老人家告诉我,她的孙女可听话了,写作业从来不要人催,放学一回家就做作业,有不会的题目,会跑过了请教奶奶,直到作业写完了才出门玩会儿。奶奶说,自己是初中学历,所以低年级的时候,作业她还看得懂,可是现在孙女上了高年级,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早已辅导不了了。孩子性格也比较内向,不会的题目又不好意思问老师,久而久之,孩子的各科成绩也都慢慢下降了,老人家也只能跟着空着急。

     那天,家访结束后天色早已昏暗,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老人家拉着我的手,久久不忍放下,叮嘱我要多多关心周雨菲。这孩子一直挺招人怜的,从小缺少爸妈的关爱,不哭不闹,乖巧懂事。都说穷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A就是这样典型的农村孩子。上周四的晚上睡觉受了凉,肚子一直不舒服,奶奶让她请假,孩子不愿意,告诉奶奶没事的,又不是什么大病,自己可以挺过去。奶奶不放心,一大早就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在学校多多注意自己的孙女。一天观察下来,直到放学小A一直表现得很正常。后来在弹性离校期间,我才从另一个同学的口中得知:小A早上来吐了一次,中午吃完午饭又吐了一次。可她不让同学们告诉老师,怕老师让她请假回家。奶奶说,这孩子一直都很努力,学习很认真,也能吃苦,就是成绩一直提高不上来。孩子着急,她也跟着着急。

    到现在我仍记得,离开小A家的那个傍晚,阴沉的天空飘着细雨,这春雨润湿了大地,也润湿了我的眼眶和心田。我缓缓地开着车,在昏暗的灯光下,往回赶,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不是滋味。如果不是这次家访,我也许到小A毕业的那天,我也无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我要感谢这次家访,它给了我一次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给了我一个窗口,让我可以更加勇敢且有信心的破窗而入,去走进她的心灵,去为她撑起一片蓝天。孩子虽然你的过去老师没有参与,虽然你的“天空”现在或许“布满乌云”,但你不要怕孩子,你的未来,老师我会为你撑起一片蓝天,陪你一起去看那美丽的艳阳天。

    回到课堂上的我,决心要为小A同学找到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于是我开始关注她在每一节语文课上的反应,计划从培养她的学习自信心入手。机会终于来了!一次语文课上,也许话题她很感兴趣,竟兴奋地举起了手,眼神里流露着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的恳求。看着自信满满的表情,我心底里暗自高兴,心里想着:回答完了,我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她。然而,现实却让我有点儿手足无措。没想到,这孩子鼓舞勇气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竟一言不发地站在哪儿。一时间,整个氛围显得很尴尬。我示意其他学生安静下来,耐心地听她讲,大家也很配合,瞬间静了下来。A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过于安静的课堂,四周瞩目着她的眼光,反而让小A更加紧张了。怎么回事?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性的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A同学今天竟然主动举手勇气可嘉,现在让我们为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爆发的掌声显得很意外,举足无措,既而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语文课,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轻易请发言,只是偶尔会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回答,好不容易答对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打心底里的开心,当着全班同学夸奖了她,同时给了热烈的掌声望着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向着学习之路迈出了一大步。在今后语文课上,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都会挑一些简单点的问题让回答,并适当地鼓励她也逐渐有了自信。在基础词语默写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她的记忆力特别强。有一次课文默写,由于内容比较长,大部分学生都默错了,为数不多全对的几个人中,就有她一个。更有一次在阅读理解课上,有一道较难的大题目,卡住了很多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大家开始沉默不语,不知道如何作答。这时A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老师,其实这道题是说……”自信的语气和清晰的思路令全体学生和我目瞪口呆。接下来,我开始想着法子让小A融入到班集体,让她变得开朗起来。首先我给小A换了位置,把她调到班级性格最外向开朗的的女生旁边,让她们俩做同桌,并私下里交代这位女同学,要多多带动小A和其他女同学一起玩。于是,在课下我渐渐在班级走廊外看到了小A的身影,甚至还捕捉到了她和同学生欢声笑语的交谈场景。我的我心里乐开了花,开心得像个孩子,我知道小A已经走出那个曾经封闭的自己。接下来,我又借故让小A担任了本班的劳动委员,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小A对这份工作格外的热心。每天的值日时间内,她都能有条不紊地指挥各个组员,认真地打扫班级和包干区的各个卫生死角,并且主动清理了植物角花盆里枯枝落叶,给缺水的花换水,给枯萎的花添加营养液。班级卫生在她的带领下,进步很明显,好几次获得了流动红旗。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小A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成绩提升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人也变得更自信了。我知道,她的天空,现在一定是艳阳天,明天一定也是。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那么,想要在这片不够肥沃的土地上获得丰收,就需要教师的辛勤施肥和耕耘,定时的进行田间管理,给予来自关爱的温暖阳光。只有把教育放在心上,真正的用心了,把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棵棵树苗,让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为他们驱散乌云,撑起一片艳阳天。自己的整颗心放在教育上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把心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去探索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套育人模式,并以此为核心去认真践行,才能做到教书育人,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