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386】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引导-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为例(刘淑贤)

发表日期:2021/4/13 19:50:41 作者:刘淑贤 有532位读者读过

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引导-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为例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刘淑贤

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个体多数已经具备了演绎推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具有一些逻辑运算能力,但思考时大多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画图思考的过程就是将抽象的语言信息按照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便于思考的具体的图形表达的过程。画图思考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有效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围绕“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引导”这一专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思考,对图形的有效教学策略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结合具体的课程谈谈体会。

针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目标: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画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使用画图方法的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对于问题的疑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就会产生自身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中例一是以一个长方形图片为例,呈现拖动鼠标把这幅照片按比例放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放大前后两幅长方形照片的长有什么关系,宽有什么关系。本课教学中教材就是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把“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结合起来,让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中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各种不同的形式促使学生掌握画图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画图思考能力发展可能存在的差异性,处理好“扶与放”的时机。为学生创造画图的机会,让其完整体验画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面图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时把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安排在一个例题中教学,认识图形的放大以“扶”为主,认识图形的缩小以“放”为主,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多种学习方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在教师给出示范和引导后,一定要适当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画图的时间和空间。例2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一个长方形先按3: 1的比放大,再按1 : 2的比缩小,并观察放大和缩小前后的图形,交流各自的发现,使学生认识到: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变化,图形的各部分长度是按一定的比变化的。这就为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将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提供了机会,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认识与体验,掌握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总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图形,发现图形变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