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361】尊重教材,识体而教(陈蕾)

发表日期:2021/2/23 16:07:02 作者:陈蕾 有511位读者读过

尊重教材,识体而教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陈蕾

在浩瀚的各类文本作品中,中小学语文教材素来备受瞩目。教材中选文经过编者的反复打磨,堪称文质兼美的范文。然而,不同的范文,其文体是不同的。所谓文体,古人意指文章的体式或者风格。中国古代早有对文体进行分类,无论是《尚书》、《周礼?大祝》,还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里面都有涉及。1935年,夏丏尊和叶圣陶合编的《国文八百课》的出版,意味着文体分类教学从理论走向了实践。金振邦曾经说过:“每种文体都有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这是文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它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即选用最恰当的再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外衣。”固而,教者准确地辨别教材中不同文体的类别,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范文的教学功能,提升学生的能力。那如何识体而教呢?

一、辨别文体。

自实习开始,我的指导教师就告诫过我:备课前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法。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文体,师傅的话是记在心上了,但是从未理解过它。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通过聆听师傅的课,与前辈们学习,我发现但凡好的课堂,好就好在上出了文体的特征。

怎样辨别文体呢?薛法根在书中指出:从“文本内容”来看,“写实”的文体,一般为记叙文、说明文等实用文。这里的“写实”指的是客观真实的人或事。“写虚”的文本,一般为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作品;从“文本语言”来看,实用文的语言往往平实准确、言简意赅,文学文的语言常常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从“表达方式”来看,不同的文体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叙述是动的,与时间有关,记叙人物、事件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描写是静的,与空间有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所见事物的状貌、情态等事实具体地描绘出来。说明是简明扼要地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议论是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抒情诗是抒发作者的情感,与叙事相比,具有主观化、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二、识体而教。

阅读教学,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联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阅读“这一篇”所需要的百科知识和阅读方法之间的落差,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落点。阅读教学主要教学生适切的“阅读方法”,即选择解决文本阅读中疑难之处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阅读方法取决于文本体式,实用文可以“得意忘言”,文学文必须“品言会意”。

记得一次说课中,说课题目是《谈礼貌》,当时拿到课文,我能够判断出这是篇议论文。于是不假思索地将教学内容停留在论点、论据、论证以及结论。事后,评委打分很低,我一直疑惑,究竟该怎么执教这篇课文。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薛法根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他认为在这篇课文中,教学的着力点是关注课文是如何说理的。教学中,可以教学生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探究作者如何“以事说理”的秘密。其一,文中的事与理有何关系?牛皋与岳飞向老者问路,一个无礼,一个有礼,因而得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这便是“事与理的一致性”,“事”不同,“理”就不同。其二,感知事与事的关系。“问路”有求于人,“踩裙”有过于人,“理发”是人有过于我,这便是“事与事的不重复性”。其三,品味理与理有何关系。“问路”本应有礼貌,有礼人心暖;“踩裙”更该有礼貌,有礼少矛盾;“理发”照理无须多礼,但“我”偏偏主动讲理,有礼显修养。这便是“理与理的递进”。如此比较,学生就能发现并且把握“事与理”的三重关系,对于如何选择事例、如何揭示事理等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了较多透彻的理解。读至此,茅塞顿开,对薛老师甚是佩服。

三、由书及己。

拜读前辈们的思想结晶,回顾自己的教学,实在汗颜。好似教学至今,从未真正领略教学的奥秘,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想,真正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拿到文本,通篇一种教法,而是因“体”而教,发挥教材的价值,这也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