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322】《让教育回归人性》读后感(李宏伟)

发表日期:2021/1/4 11:45:20 作者:李宏伟 有2138位读者读过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后感

在阅读《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之前,看到这个标题,我在思考,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标题。作者周国平用回归人性这一说法,那就说明作者认为现在的教育不人性,作者认为的人性是什么呢?是课堂上没有让孩子展现自己的天性吗?而作者简介中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一线教师的经历,带着很多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一、让教育回归人性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个论点是由卢梭提出,杜威做了进一步阐发。在这之前,也读过卢梭和杜威的书,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学时读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难懂,尤其是对于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的观点。在读完这一辑后,我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我也常常讲一些课外的内容,想要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物化生地做准备。小学阶段不仅仅是为后来的学习做准备,小学阶段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有自己的价值。在一次听《变色花》课上,学生做第二个实验验证生活中常见物质酸碱性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上个实验的两个实验混在一起,原以为学生回到是想,出乎意料的回答了不敢。不难看出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其实在科学课上不敢这么做是一件好事,因为把两个未知溶液混合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但是学生在课后也没有向老师刨根问底,好奇心就这样被抹杀了。其实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是初中化学上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就对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放一起会有什么结果产生疑问。最近几年区教研活动的主题一直都是关于科学思维的内容,于是我反思之前的做法,发现确实存在问题。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更应该侧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培养研究科学的兴趣。做好这些其实就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书读的越多,发现自己知道的实在是太少,在教师的道路上,还需要阅读更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