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293】动机,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有趣(徐嘉莉)

发表日期:2020/12/2 18:03:38 作者:徐嘉莉 有617位读者读过

动机,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有趣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徐嘉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那怎样才能有效的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呢?我认为动机是必不可少的。长久以来,人们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工具,没有切实的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更无法体验其中的乐趣。

一、小学语文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

通过研读动机的一些相关理论,如何正确而又快速地培养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将对以下原则做出充分的分析。

(一)将语文学习的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

“想争当学干而努力学习”的抽象学习目标就是远景性的学习目标。近景性的学习目标是指具有明确而又具体的,例如:“每周读一本课外书”、“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积累四个优美词句”等具体的近景性动机。

对于学习目的性教育来说,教师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确立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与报负,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即使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也难以认真学习。

当前,小学生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理想而刻苦学习语文。学生一旦为自己未来树立崇高而又远大的目标,对语文学习就会显现出恒久的动力。一个人要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很难会产生恒久的动力,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会急躁不安,甚至会显现消极的态度。

2.帮助学生制定明确而又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

就语文学习活动来说,远景性的学习目标所产生的效果劣于近景性的学习目标。由此,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学生近景性的学习目标。注重让学生从具体的目标中产生丰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促成直接的具体的语文学习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确定符合自己认知需要的语文学习目标。“研习目的以个体在其原有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增长的20%为最佳,兑现该目标的时期以一学期为好。1]”因此,在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当辅助学生做出适当的学习目标。

(二)重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1.重视学生归属的需要。

归属需要就是马斯洛的研究理论,每一个学生都想要得到大人的表扬。比如,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是班长,拥有一个好的地位,经常会得到别人的赞赏,给自己不断的产生动力,由此会在各个方面奋进,努力的做好每件事。

2.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

每个人都把自尊看得很重要。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信任和适当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产生胜利的欢快与喜悦,甚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学习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强大力量。

3.满足学生审美和认知的需要。

人类完善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审美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一切要求都在逐渐提高。要使学生善于发现美,把小学生指引到课本的深处去探究美,这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责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满足这种审美需求,这将会对自己以后的审美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都会有偌大的意义。

(三)以语文学习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语文学习的内部动机就是指语文学习的活动的动机。在语文研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会对课堂产生丰厚的兴趣。如果这一类学生常常获取胜利,就会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渐渐地会拥有比较恒久的动力。

利用满足外部动机的需要逐渐向内部动机转化。这两种动机之间虽然有微妙的差别,但对于学生的成绩都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动机能够促使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维持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也是有利的。  

二、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语文研习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研习,学生应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去揣摩、理解,并且最终形成语文能力。由此,于漪先生说过:“收拢课内一小块,抛却课外一大块,那无疑是沙中建塔,底气极差,尽管费尽心血,但终难奏效。2]”通常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内所学到的知识只是基础的一部分,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其在校外得到延伸和补充;校内师范指路,校外实践练步。

1.自编自导课本剧,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但对绘画和表演更感兴趣,而小学班级较少,语文学习任务较少,让学生自己编写课本剧是一个好办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开设课本剧,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掘潜能、加强主动性,从中体会到胜利的愉悦。

2.开展辩论会、演讲竞赛活动,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上了小学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像刚入学的学生那样踊跃发言。具体来说,他们遇到问题会多想想、多看看再做,因为他们害怕说错了会被同伴嘲笑;同时,他们也不敢轻易为他人指出错误,因为他们害怕会伤了同伴之间的感情。所以教师要多了解和研究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与学生交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和性格特征,举办相应的班级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3.开展读书笔记展,扩宽语文学习视野。

小学生平时不喜欢阅读,甚至说话都体现出一种前言不搭后语、内容不充实、观点不鲜明,思想感情有问题,更说不上条理清晰、诙谐幽默。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之外的经典性文章、名著等等。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并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相互交流,适时进行简单的评比。

言而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妥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与旨趣。

 

 

 

[1] 林崇德主编. 学习动力[M]. 武汉: 湖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16—117.

[2] 于漪.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