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博文229】 结合案例谈如何疏导学生的 “厌学”情绪(张静)

发表日期:2020/11/18 10:20:21 作者:张静 有1093位读者读过

结合案例谈如何疏导学生的 “厌学”情绪

陆郎中心小学  张静

  厌学心理是小学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变化,一定程度上的厌学思想能够反映出小学生本身对于过强的学习压力产生的自发的防御反应,有助于学生释放和缓解学习压力。但过度的厌学情绪和行为表现,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以致产生主观上的自卑和弃学行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厌学作为小学生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因此,弄清楚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有效地应对小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这是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个案描述

刚开始工作时,我接了一个三年级的班,担任班主任。在开学一段时间后,一个小女生逐渐引起了我的关注。暂且称她为z同学。她的各科成绩不是太优秀,刚开学一段时间里,在我任教的语文课上,每到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的读生词环节,z同学会积极举手范读,虽然并未能每次都读正确。不过好景不长,渐渐的,课堂上很少能看到她积极举手。而且,在课堂上,她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有气无力的。眼睛几乎不怎么看黑板,总是低着头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小动作,即使课堂上多次提醒,她依旧没有态度上的转变。后来经过进一步的观察、询问,我发现,在班级里面,z同学基本上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怎么讲话,在班里几乎没有什么玩得好的同学。在他们这个去哪里都喜欢结伴而行,爱结交小伙伴的年级,z同学有这样的行为表现着实让我觉得不正常。后来我决定去家访进一步了解原因。通过家访,我发现她的状态和在学校完全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情绪饱满,能说会道。这样我很惊讶。而且通过跟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怎么在身边,爷爷一个人独自照顾她的同时还要照顾她其他几个表姐。爷爷偶尔还会因为学习上的事情动手打她。父母亲人以及身边认识的亲戚邻居学历高的聊寥寥无几。

二、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在初步了解,z同学的家庭状况后,我又跟她进行了几次交谈,通过了解到的种种信息,对她的厌学情绪我做出一下分析。

首先,我发现她深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 的影响。谈话过程中,她给我列举好多个认识的亲戚家的孩子半道辍学后在做什么,并且对他们的状态透出一种认可肯定,且有些微的自豪感。认为即使没有上成功,在她眼中仍然可以 “活得好”。从此处可以看出孩子多多少少受到周边一些亲戚大人们的“读书无用论” 的思想的影响。

其次,是因为以前有些贪玩, 该掌握的知识点落下了太多, 现在想学却力不从心,感到了一种深深地无力感。当我问到她将来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她回答得很干脆。但谈到她当时的成绩和学习热情时,她又沉默了。她知道以眼下的能力,达成未来期待的职业很渺茫。谈话过程中,她说到了自己之前的尝试与努力,但觉得困难重重,基础太差, 现在即使想学好,也不可能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想学好,但又怕自己没有能力学好,对学好已经失去了信心。而在这样的心态下,课堂做小动作、讲话、发呆也不足为怪。

当然,导致厌学心理的原因除了z同学表现出的这种外,还有另一些情况。有一些有厌学心理同学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也尝试认真学习, 可是一考试,成绩上还是没有进步便放弃了, 或者学习上遇到困难便轻易放弃。这类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害怕困难, 不愿意吃苦,做题时不愿意动脑筋, 喜欢瞎猜。还有些同学精力不在学习上,放学回家后爱看电视、玩游戏……, 并能记住一些精彩的内容,第二天上课, 便想告知前后同学。这样一来精力便没有办法集中在课堂上爱浮想联翩,非常容易分心、 走神、发呆,课堂的重点内容自然容易错过。如此一来,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也就无从下手, 落下的知识没有能及时补上, 长期下去就没有办法跟上了,进而也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更有一些是因为社会、家庭问题, 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 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没有人关心, 看不见自己的前途, 破罐子破摔, 再加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 网络、游戏等, 因而厌倦学习。这一点z同学上也多多少少有所体现。

产生厌学的原因一般来讲不是单一的,它总是多种情况交错影响产出的恶果。 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们有必要及时主动地去面对,去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厌学心理。

三、解决对策

在对z同学厌学心理的疏导过程中我总结出一下几种方法: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者,要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与厌学情绪作斗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 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信任我们,愿意跟我们表达自己的心声,吐露自己的苦恼。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它们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人都喜欢被表扬。成绩好需要表扬, 厌学的学生更需要表扬。其实即使是学困生,他们身上也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去肯定的闪光点,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去发现、主动去挖掘,从而也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扬长避短,向好的方面发展。

第二、正面指导,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面对学生的厌学情绪,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这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父母所挣的家业是他们的本事,自己的未来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与此同时,也应当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让家长真正懂得老师的方法,并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教育,想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另外,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奋斗目标, 从而一步一步去实现长期目标。可以借助各种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找一些名人通过勤奋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讲给他们听。与他们一起分析故事中人物身上的可贵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信心,进步信心。

此外,建立好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联系通道, 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校讯通等多种方式实现与家长的及时、良性沟通。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 找出学生厌学原因, 是学校原因、家庭原因还是学生自身原因。通过双管齐下, 对症下药,即使以正确的方式对观念落后的家长进行及时教育,让家长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成共识。最后总结解决问题方法肯定有很多, 但问题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 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学生厌学的现象能够有所转变

 

四、结语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这是对教育工作的形象描述。班主任的工作繁琐而复杂,但又是一件良心活儿。无论是学生的厌学问题,还是其他方面,班主任都要在掌握扎实的思想理论功底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做一名称职的教育中作者,让自己的付出担起学生口中的一声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