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文明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新闻>>阅览文章

我校开展“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

发表日期:2020/5/22 16:50:20 作者:王贵发 有974位读者读过

                        我校开展“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

“同心战‘疫’,营养随行,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这是我校响应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号召,开展的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前,学校卫生室提前做好宣传工作——制作活动宣传展板、通过工作群转发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推文,德育处制定活动方案,强化活动要求,并于5月20日当日,各班召开以宣传“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班会。总务处与校医室合作,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学生午餐营养培训,要求大厨、二厨将学生午餐控盐、控油、控糖精确到毫克,严把学生“三高”倾向关。

一、食盐与健康:盐的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1、高盐与高血压:高盐(钠)摄入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而降低盐(钠)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2、高盐与胃癌:高盐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长期高盐摄入会造成胃黏膜细胞与外界较高的渗透压,可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使胃黏膜细胞有发生癌变的风险。摄入过量盐分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的风险。我国8省574个县的调查显示,吃盐越多,胃癌死亡率越高。

3、加强对食盐的了解,掌握减盐技巧:儿童青少年在家庭中,向所有家庭成员宣传食盐与健康相关知识,鼓励督促家庭成员掌握切实可行的减盐措施和技巧,如选用新鲜食材,合理应用烹调方法等。

4、主动改变自己的口味,坚信低盐饮食更健康: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减盐需要循序渐进,要坚信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并对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5、了解高盐食物(包括‘隐形’高盐食物):了解日常生活中高盐食物有哪些,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面条、面包、饼干等;鸡精、味精含钠量较高,应特别注意。

6、关注学校食堂食物的咸淡口味:在校就餐时,关注学生餐的咸淡口味,如发现口味偏咸时,应主动向管理老师反映。

7、减少外出就餐:首先要做到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如去餐馆就餐或订外卖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8、少吃零食:青少年比较爱吃零食。大多数零食的盐含量比较高,零食吃多了,往往在不经意中增加了盐的摄入量。

二、食盐与健康:

1、控制使用烹调油总量:减少油的摄入,需要不断强化健康观念,通过改变烹饪和饮食习惯,以计量方式(如控油壶)减少油的摄入,家庭应该根据目前每人每天烹调油的用量,设定减油的目标,培养自觉控油的行为,逐渐减少摄入量,最终将烹调油的使用量控制在每人每天30克以内。

2、使用控油壶:建议使用带刻度的油壶或油勺,做到量化用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一家三口,大约就是75~90克油,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这样便能比较轻松和准确地控制用油总量。坚持家庭定量用油,逐步养成习惯,降低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3、多用少油和少用多油的烹饪方式: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减少用油量。蔬菜可采用白灼、蒸、凉拌的方式,减少“炒”的频率;动物性食材可采用蒸、炖、煮和焖的方法代替油炸、油煎;在外卖点餐时尽量选择蒸、煮、炖的方式,尽量不点或尽可能控制油炸类食物的点餐次数和使用数量。

4、少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高脂肪高能量,容易造成能量过剩。而且反复高温油炸不仅破坏营养素,还可能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儿童青少年应少吃油炸和含油量过高的食品。常见的油炸和含油量高的食物:炸鸡腿、炸丸子、炸薯条以及炸鱼等典型的油炸食品;水煮鱼、地三鲜、烧茄子等过油的菜肴,均含有大量油脂。

5、少用动物性脂肪: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是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来源,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血胆固醇升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此要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

6、不喝菜汤或用菜汤拌饭::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因此建议不要喝菜汤或用菜汤拌饭食用;这一行为在减少油脂摄入量的同时,也能帮助减少盐的摄入。

三、糖与健康:

1、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肥胖:糖对身体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长胖,每100克白砂糖中就含有400千卡能量,研究表明,在自由饮食不控制能量摄入的情况下,减少糖的摄入能降低体重0.8千克。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肥胖的发病风险,每增加摄入1份(330~350毫升)含糖饮料,持续1年,可使儿童的BMI增加0.06kg/m2(0.5~0.9千克),使成人体重增加0.22~0.85千克。

2、过量摄入糖类可引起龋齿:当添加糖摄入量<5%能量(约25克)时,龋齿发病率显著下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也可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碳酸饮料与2年后龋齿发生有关,增加龋齿发生风险46%;每天饮用3杯/听及以上龋齿的发生风险为2.16倍,每天饮用4杯/听及以上龋齿的发生风险为2.23倍。

3、过量摄入添加糖可降低抵抗力:孩子在进食过多甜食后,会导致人体的内环境失调,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对 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

4、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导致缺乏维生素: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的孩子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

5、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增加近视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调查发现,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近视 等疾病的发生。一项关于含糖饮料和糖尿病的研究显示,与低含糖饮料摄入人群(每月少于1次或不喝)相比,高摄入人群(每天1~2次)。

各班主任还在班级家长群中用“小贴士”的形式,告知家长家庭控盐、控油、控糖小技巧。学生午餐控盐、控油、控糖落实情况由每天配餐领导负责打分评估。

通过“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和后续落实行动,我校学生餐饮中的“三高”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我校学子将朝着国家制定的健康目标迈进。

5.20中国学生健康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