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江宁区“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08/9/16 10:46:21 作者:无 有1489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江宁区教育局

 

一、为什么研究“友善用脑

1.研究背景

   ①教育现实与素质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6年颁布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2001年教育部开始推行新课改,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改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环节。

    而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现实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存在巨大的反差。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老师加班加点,给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习题,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学生的身体越来越差,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日渐萎缩。中国培养出了很多奥林匹克数学奖、化学奖、物理奖的冠军,但是,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成了老师的讲堂,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被动的接受形成了学生的定式。

    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世界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②江宁“教育名区”建设的重点在“软实力”地提升。

    “十一五”,江宁区提出以“市内领先、省内排前、全国有名”的“教育名区”为建设目标,倾其财力、物力、精力发展教育,促使江宁教育迅猛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获得根本性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目前,全区教育规模基本满足,教育结构基本合理,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但是,在衡量“教育名区”重要标志的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品位和区域教育培养人才质量水平上,江宁教育的“软实力”与“教育名区”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构筑江宁教育高地的关键时机,如何突破制约江宁教育向高位发展的“瓶颈”,需要我们找准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激活与引领,推进江宁教育快速发展。

    ③“脑科学”研究为教育发展带来生机。

    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因此从根本上讲教育的规律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在探究教育自身规律时,不能离开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近三十年来,脑科学研究突飞猛进,每隔十年都会出现重大的突破,有关脑的研究和成果,对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机遇。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脑研究进入了把脑科学应用于教育的新时期,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都推出了有关脑科学的计划,都希望通过对人脑的研究推动和发展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友善用脑”应运而生,它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的实践,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路径。

    2003年“友善用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北京地区也实验了五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促进了实验地区与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2.研究意义

    ① “友善用脑”是江宁教育内涵发展的助推器。

    建设教育名区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更要有深厚的教育内涵。内涵发展依靠的是现有潜力的充分挖掘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改进,使受教育者在投入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获得公平、平等和素质全面提升,也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全面进步。

    “友善用脑”以科学、系统的理论为支撑,围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把脑科学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策略,让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友善用脑”的研究必将加快江宁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江宁教育的品质,为江宁教育名区建设注入活力。

    ②“友善用脑”是深化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催化剂。

    新课改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虽然认同了新课改先进教育理念,却缺少具体而有效的操作方法。“友善用脑”

    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为老师、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育与教学思路与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简便高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友善用脑”必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③“友善用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效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学习效率的问题,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被动学习的局面。“友善用脑”以神经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通过脑科学与教育科学、教育规律有机结合,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科学地提高学习效率。“友善用脑”将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

    3.研究现状

    ①脑科学的产生

    早在19世纪后叶,脑科学研究就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20世纪末,脑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这些成果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证。神经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纷纷探讨将脑科学的成果运用于教育中,重新思考教育问题。

    ②友善用脑在国外研究状况

    1993年11月新西兰教育家Christine Ward(克里斯蒂•沃德)与JanDaley(简•达利德)合作出版了《学会学习》,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研究分析学生的思维类型,注重从生理上、心理上探讨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英国、美国等教育专家也分别撰文呼吁学校建立友善用脑的课堂。

    2003年友善用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中学、小学应用友善用脑开展教学,确立了相应标准,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改变了原有课堂教学状况。

    ③友善用脑在中国研究状况

    2002年8月北京市澳罗拉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李荐先生将克里斯蒂•沃德的三本书《教会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成功学习》及《学会学习》合编成《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明确使用了“友善用脑”的概念。

    2004年4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习型社会中友善用脑的研究与实验》正式立项。2006年12月,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批准立项,并在全国推广实验。经过5年时间50多所实验校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什么是“友善用脑

    1.课题界定

    “友善用脑”, 英文原文来自于三个词:Brain friendly友好的、亲切的、朋友般的; Brain

compatible相容的、谐和的、一致的; Brain fitness适当、恰当、健康。在翻译过程确定为“友善用脑”是因为它是更富于人性化的表述。“友善用脑”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它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

   “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把神经科学、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她提出的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为教师由“主导型”向“指型导”转变,为推进新课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友善用脑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在学习上要“发展学生所有制”,学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上“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教师)的教学方法,则就让我(教师)教会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这些思想表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情怀,友善用脑提出的一系列适应孩子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不但遵循了科学规律,而且富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极大地吸引了教师和学生,得到家长的称道。

    江宁区“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江宁区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区,在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选择20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课题实验,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区教育教学工作。

   《江宁区“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研究》课题在实证和应用“友善用脑”的基础上发展“友善用脑”。“友善用脑”不仅有理念,更重要的有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因此我们的研究重要的是做,将友善用脑的理念和策略应用到我区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研究的内容,使友善用脑“本土化”。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友善用脑理论、策略与提高我区教育教学效率的结合点,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使“友善用脑”成为提升质量的新的增长点。

    2.支撑性理论

    友善用脑理论: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把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融为一体,吸纳了美国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Howard Gardner(加德纳) 的多元智能、英国被誉为“大脑先生”的思维专家Tony Buzan(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医生、语言教育研究者Georgi Lozanov(罗扎诺夫)的暗示感应教学法、美国教育运动机能学基金会的教育运动研究专家Paul Dennison(保罗•德尼尔森)的健脑操等教育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友善用脑理论。该理论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系统化、实用化,搭建了比较完整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以脑科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提供了上百种教、学、帮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方法科学、实用,给教师、学生和家长极大的帮助。

    3.研究假设

    ①友善用脑把神经教育学的理论,转换为具体的可运作的方法,使之成为学生成功学习、教师成功教学的一种技法。它既考虑生物人的学习状态,也考虑社会人的学习状态,把人本的情怀渗入其中,使学习具有更浓重的友善色彩和积极的人本精神,让学习这种最具科学特点的人的认知活动回归人的本体。

    ②在全面研究、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用友善用脑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探讨新课改形势下学科教学的新思路。结合学科特点,应用友善用脑理念和方法,探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思路,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面发展。

    ③友善用脑解决了我国目前教改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本课题就是试图根据友善用脑的理论,在对人学习中的生理机制和学习的认知状态方面进行深入实践研究,从而总结归纳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技法和课堂教学流程,并对这些技法和流程进行理论阐述和实际论证,以真正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创造思维受到限制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

三、怎样研究“友善用脑”

    1.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把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江宁教育可持续发展。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方法、规律与流程,建构具有江宁本土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子课题)

    按照总课题组统一规划,结合本区实际,本课题从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确立了若干子课题供实验学校参考。实验学校应立足于本校的实际问题,把握“友善用脑”理念和方法的实质与精髓,选择参考子课题,或者围绕总课题自己确立恰当的子课题。。

    ①理论探索课题:

    ⑴ 友善用脑在教育教学实践和促进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价值的研究;

    ⑵ 友善用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的研究;

    ⑶ 友善用脑教学实践中的新发现新经验的科学研究;

    ⑷ 对友善用脑引进本土化的过程中“创新”与“超越”的理论研究;

    ⑸ 在友善用脑教学中尊重人的个体机制而采用的有效技巧的理论阐述;

    ⑹ 友善用脑教学原则、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理论阐释与研究;

    ⑺ 友善用脑对教师专业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研究;

    ②实践研究课题:

    ⑴ 友善用脑理念“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实证研究;

    ⑵ 友善用脑教学法、学习法、记忆法、教学管理法的实践研究;

    ⑶ 友善用脑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

    ⑷ 友善用脑教学流程与传统的教学环节组织的比较研究;

    ⑸ 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结构与提高教学质量相关性的实践研究;

    ⑹ 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评价导向的策略研究;

    ⑺ 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的启发式互助教学的研究;

    ⑻ 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⑼ 友善用脑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中的应用研究;

    ⑽ 思维导图、音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⑾ 友善用脑提升学习状态的实践研究;

    ⑿ 友善用脑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

    ⒀ 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的整体教育的实践研究;

    ⒁ 家长帮助策略的案例研究;

    ⒂ 友善用脑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⒃ 友善用脑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案例研究;

    ⒄ 友善用脑促进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化形成的实践研究;

    ⒅ 友善用脑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⒆ 友善用脑物理环境和情感环境建设的实证研究;

    ⒇ 友善用脑校园、教室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

    3.研究方法

    课题准备采用重点实验、比较归纳、总结升华的方法,在实验学校应用友善用脑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总结归纳,探索出适合中国人生理心理特点的、符合脑科学原理的、适于全面推广的友善用脑教学的新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首先学习友善用脑的相关书籍、刊物等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实验学校的经验,梳理友善用脑的理论与方法,剖析友善用脑与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关系。

    ②行动研究法: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应用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在实验的基础上,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最终达到完善。

    ③测量法:调查统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在研究的各个阶段,针对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相关教育测量,包括评价量表、学科成绩、素质能力测试等,为课题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

    ④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统计结果,比较实验结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法。

    ⑤归纳总结法:归类并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提炼研究经验,归纳成果和过程蕴含的规律,充实与丰富研究理论,普及推广研究成果。

    4.实施步骤

    根据友善用脑课题的特点与本区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初步分为两个周期。首轮用两年半时间(2008年5月——2010年12月),选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代表作为实验学校开展研究;第二轮实验在“十二五”内完成,借鉴前期试点学校的经验,全区所有中小学全面开展“友善用脑”的实践研究。首轮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制订友善用脑区域实施方案,成立区域性课题研究组织(包括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多方合作,确定实验学校,制订子课题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实验教师。

②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010年7月):分前、后两个研究阶段。

    前期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向学生与家长宣传,形成共识,取得支持与配合;各实验学校进行现状调查,梳理并整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校本经验与存在问题;开展课题实验,取得实验数据,整理实验初期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后期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根据实验学校前期研究状况,调整研究方案,实验学校交流研讨,进行深入研究,精心打造,提炼各实验学校的校本经验,形成校本特色。

    ④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整理资料,整合资源,提升结论,总结规律,丰富理论,撰写结题报告,组织成果鉴定。

    5.成果形式

    ①形成一支友善用脑教学骨干队伍,各学科出一批省、市有影响的领衔人物;

    ②显著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出一批品牌学校;

    ③形成具有江宁特色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主要模式(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课堂结构、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方法),出相关的系列手册;

    ④各学科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的课型与课例录像;

    ⑤各学科友善用脑思维导图例编;

    ⑥友善用脑研究个案及教师教学案例、论文汇编;

    ⑦和谐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环境;

    ⑧学术专著(含研究报告,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

    6.组织保障

    1.江宁区教育局领导班子科研先导、科研兴区意识强烈,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行政和机制上的保障。

    为了保证本课题的顺利实施,特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

    ①课题领导小组:本区友善用脑课题研究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子课题研究方向,构建课题研究的框架,确保课题研究水平达到研究标准。

            课题领导小组组长:    朱  慧(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局长)

            课题领导小组副组长:  潘章华(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副局长)

                                  宋  军(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副局长)

            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王才权(江宁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董福才(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孙友宁(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刘志春(江宁区百家湖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②课题工作小组:负责组织课题日常工作,与教育部总课题组联络,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总结、提升、推广研究成果。

    课题工作小组组长:    董福才(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课题工作小组副组长:  钱光明(江宁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

                          李  军(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课题工作小组成员:    张晓明(江宁区临江高级中学副校长)

                          费  扬(江宁区天景山中学校长)

                          蔡小平(江宁区东山小学校长)

                          周祥林(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学组组长)

                          汪圣龙(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课题中心负责人)

    ③专家指导小组:聘请总课题组专家和本地区的教育科研专家,组建课题研究指导专家队伍,负责对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并负责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2.江宁区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排在省、市前列,有厚实的研究基础,“九五”以来,江宁区教育局承担了2项国家规划课题及多项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与重点招标课题的研究,并获得南京市优秀教科研成果特等奖与江苏省第二届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十一五”,全区学校承担了172项区级以上各级各类课题。2001年江宁区教科室荣获“江苏省先进教科室”称号,2007年被评为南京市示范教科室,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经验。

    3.区教育局计划投入充足的课题研究经费,从财力、物力、人员上满足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