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博客>>阅览文章

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发表日期:2012/6/20 9:32:48 作者:无 有959位读者读过

    近日,在阅读《中国教师报》时,该报评论员翟晋玉的一篇教育观察评论引起了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共鸣与思考。有时候我们真的不仅要埋头勤恳教学生,还要抬头思考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实际上,素质教育的落实已迫在眉睫,正如朱局长所说: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屈服,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据《武汉晚报》报道,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中国选手获得全球16金中的10金,以至英国媒体感叹中国孩子在奥数上有“天赋”。然而,在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和笔,而中国孩子则没有准备,最后竟然拿出人民币送给外国小朋友。
  和以往的奥数竞赛一样,这次中国孩子的表现再次令世人震惊,不只是因为他们遥遥领先对手的竞赛成绩,更是因为他们在待人接物上的尴尬表现。这种尴尬折射出中国孩子社交能力的欠缺和精神世界的贫乏,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了竞赛成绩和人民币。
  这种欠缺和贫乏在比赛中有很多表现:一些小组没有人策划安排,组员之间没有合作,各干各的,甚至发生争吵。另外,在公共场合吃饭时,中国孩子大声喧哗,有时需要“招呼”几次才能安静下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孩子分工合作做得很好,就餐时很安静,生怕打扰别人。
  其实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者整天忙忙碌碌,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谓不多,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甚至没有基本生活能力的人,而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和现代公民。教育当然要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没有这些知识在当今社会很难成为有用之才,但仅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
  事实上,人的很多知识是从生活实践中、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学到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我们的教育却使学生与生活和社会双重脱离。这种脱离使学生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无法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甚至最终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这种脱离根源在于教育中“人”的缺失。启蒙哲学家康德曾说,人是目的,不能被仅仅当作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在我们的教育中这种顺序却被颠倒了,作为目的的“人”成了实现各种其他目的工具。甚至学生自己也“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工具。
  我们的教育不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当作具有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尊严的人来尊重和关心,忙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虽然名义上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事实上却不重视学生的身体、审美和真正的道德。在现实的生存压力和残酷竞争中,所有这些方面都为片面地追求“片面的智力”而牺牲了。
  因此,中国的学生往往没有个性,不懂合作,没有洞察力、批判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分数常常令外国学生望洋兴叹,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却远远不及,甚至发生报道中馈赠外国小朋友人民币的尴尬事件,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重新找回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是头等大事。如果走错了方向,那么我们走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只有澄清教育目的,明晰教育方向,并在实践中严格落实,中国教育才能步入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