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的“教育长征”
发表日期:2007/12/17 10:50:05 作者:无 有1840位读者读过
杜郎口的“教育长征”
五无”与“0+45课堂模式”
我是从这样一个高度上看待杜郎口的:
我概括为他们是在“五无”的前提之下创造教育的一个奇迹的。
当我们总抱怨我们搞不好教育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时,而作为乡镇中学的杜郎口呢?
第一,一无资金;第二,二无师资,至今杜郎口中学仅有一个本科毕业的教师,即便是中专毕业的,也有不少是非师范类的,校长问会教数学吗?不会,那教语文呢?不会,去教外语吧。第三,三无好的生源,就是本乡本土的孩子,可能还有些孩子天生是侏儒、残疾甚至弱智;第四,四无专家引领,当杜郎口在轰轰烈烈搞课改时,专家们在干什么?在发表象牙理论;第五,五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
就是在这样的“五无条件下,一帮农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起义。
我在报道杜郎口时,很感动他们的起义,我把他们的起义叫做“教育长征”。
为什么崔校长要“起义”?
说在的,起义是逼出来的,不是上级逼老崔,而是老崔自己逼自己!
以前,杜郎口一年考县一中八、九个人,八九个人也很正常,一般学校不都是八九个吗?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正常!可老崔觉得不正常,凭什么,我们乡镇中学就考不过县里学校?考不过人家就不正常了。
他当校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升学率。他觉得要提高升学率只有两种途径,要么老师教得好,要么学生学得好。教得好能代替学生学得好吗?我们教得怎么样?他提着个小马扎一头扎进课堂里,他越听越生气,一个月后,他招集全体人员开会,会上只宣布了一条纪律:从今天开始,实行0+45,教师一句话不准讲,谁讲了就是教学事故!
0+45,教师是嘴上贴封条的。大家想想,教育解放这么多年,谁见过课堂上不让老师讲话的?这不是胡闹吗?有人说了,教师教师,不教岂能为师?更有家长来学校说,既然你们不教了,那工资是不是可以不发了?
老崔说,你们讲的是什么?他拍着桌子说:全是废话!这样的课堂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导致了厌学和辍学,这样的课堂简直还有什么保留的价值吗?
大家仔细想想,0+45绝对不仅仅是课堂形式的变革,而是一种推倒重来的颠覆!
在传统观念里,我们总是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需要自己有一桶水。可我到要问一下,我们的教师们背着水桶在讲台上晃来晃去,今天给学生一杯水,明天再给一杯水,难道我们的桶是取之不尽的“神桶”?大家可以想象,我们身边的教师有几个是读书的?假如仅仅靠师范毕业时那点水,给了学生十年、二十年,这个教师的桶里还有水吗?假如没水了,那就是空桶,一个老是背着空桶名之曰给水的,不仅难为了自己也害了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要放下空桶,良知告诉我们,老背着空桶,会内心惶恐也是自欺欺人。老崔正是认识到了这点,通过开放课堂,把教师欺骗性的、“愚民”课堂的“给水”,变成教会孩子自己掘井,这是自尊式的找水,这是生命的觉醒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放下空桶,我有一次给教师演讲,我说了“放下教鞭立地成佛”的话,今天我再说一遍,放下空桶,立地成师。
崔校长对教师封口,有人不接受,明里暗里和这个规定对抗,安排学生在教室门口望风,老崔不来就偷偷地讲,一看老崔来了就立马噤声,犹如捉迷藏。老崔一下恼了,规定谁再讲一经发现马上下课。可教师不讲了教学成绩就能上去吗?老崔要求教师把精力放在让学生学进来上!他要求,我不让你们讲了,但成绩不能下来。这样就把老师们逼入了“死胡同”里,思谋着怎样才能自己不讲却要学生学进来上。
文字:观点:关于开放课堂与“放生”
图片:课堂照片
围绕着让学生学进来这个核心,这时候集体的智慧发挥出来了,有人概括杜郎口现象,叫教室乱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杜郎口是一点点、一步步改到现在这个样子的。一开始并不是四周全是黑板,有老师在让学生爬黑板时,发现黑板不够用,反映给老崔,于是全是黑板了。开始课堂也不是现在这样,你想,我们原来是追求课堂纪律的,严禁学生随便发言,教师不让发谁发言谁挨批评,这样长期的规定让学生不敢发言,学生早习惯于听任教师宰割,上几年学早不会发言了,我们用养鸭子的方式养天鹅,我们让天鹅忘记了什么是翅膀。
开放课堂说穿了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现在总结为是“放生”,当我想到“放生”这个词时我的心灵禁不住会震颤,总让我想起动物园里那些萎靡不振失了威风的老虎,长期囚禁在笼子里的老虎,不仅丧失了虎威,而且也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济南动物园前几年在虎山总搞老虎的生存训练,把一只瘦弱的绵羊赶进虎山,可没想到的是,绵羊把老虎吓得满地乱跑。假如我们的课堂再不“放生”,我们的孩子也会失去生命的本色,谈什么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那是“共产主义”一样遥不可及的理想。
赶紧“放生”吧。开始时学校要求学生上课踊跃发言,可失了“虎威”的孩子们不会呀。于是老崔“软硬兼施”,课上对发言做统计,谁发言谁受表扬,可有些孩子还是纳着头不说话,那就来硬了,早操时拉出来示众,看你还敢于不发言?这样就把学生逼急了,有学生问校长:胡说八道算发言不?骂人算发言不?一句话点醒了崔校长。
老崔想,如何让学生有效发言才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说,说什么促使他思考。于是,杜郎口有了预习这一环节。
我在这里重点给大家谈谈预习。大家知道杜郎口的课堂,有专家概括为叫“自主三三六课堂模式”。其中一个三,是指课堂的三个环节,叫预习、展示、反馈。需要提醒大家的,杜郎口的预习课可不是一般学校的自习课。他们是把学习目标分解下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和合作,组织成员进行预习。
文字:漫天撒网与瓮中捉鳖
我前一段去黄冈采访,我发现了黄冈教育的一个惊人秘密。说实在的,一谈黄冈,总是有人粗暴地叱责为“应试教育”,请问,说黄冈为应试教育的,有几个人真正去过黄冈,并沉下来解读了黄冈?我的采访稿叫《第三只眼睛看黄冈》,应该说这篇稿子是引起了全国巨大凡响的,不是我写得好,而是我真正研究了黄冈,并且还黄冈教育以本来面目。我在采访时,一直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同样是时间加汗水,为什么独独黄冈可以创造高考的奇迹?我在黄冈发现,他们学生的负担并非如我们想象里那么残酷,他们相比我们很多地方的学生甚至轻松得多,星期六晚上放电影,开展有许多的学生活动等等。我就围绕这一块进行采访,后来我到了黄梅一中,才找到了答案:原来黄冈的教育是“瓮中捉鳖”,而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是漫天撒网。
怎么瓮中捉鳖?杜郎口的预习课就是这样的。有人或许会批评这样的瓮中捉鳖是“功利教育”,可我到要辩解几句,漫天撒网就是人道?既然学海无涯,我们把孩子推进无际无涯的海里而且逼着他们捉鱼才是教育?
杜郎口的预习环节就是“瓮中捉鳖”,但仅仅捉到了“鳖”还不够,还需要借助于第二个环节展示你的“鳖”的斤两和真伪,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拿出来称称。这就是展示课,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展示。
可展示了还不行,还得“反馈”,你必须把你学会的东西很规范地写出来,这个环节类似于单元测试或者叫达标测评。而教师正是通过这个环节梳理和检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对漏洞进行修补,对新知和旧知进行整合。
这就是人人都会的教育!
既然人人都会,大家说还需要做作业吗?
我们为什么要对学生布置作业?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课堂上保证学生学会,只得借助这样的手段自古华山一条路、机械地逼迫学生去完成?布置作业是教师的无能!从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我们课堂的低效,我的儿子就在城里的中学上学,每天从下午六点做作业要做到晚上十二点,六个小时是什么概念?六小时相当于又一个八节课。
文字:“零作业:与升学100%
而杜郎口的“零作业”创造了什么效益呢?
2005年,287名学生考试,有286名考上了县一中,县一中是什么概念,就县里的清华北大。2006年,全部学生考上了县一中。2006年整个聊城市高中统考,全市前十名的学生,茌平县占4人,这4个学生全是杜郎口中学毕业的。
一个没有作业却让全体学生成材的教育不叫奇迹吗?这样的学校不值得我们宣传吗?我刚才给大家讲了杜郎口是在“无五”前提下创造的奇迹,那么“无五”尚能创造奇迹,那些在强调师资不好、生源较差等等的学校还有什么借口可讲?
从教育新闻的角度,我推崇杜郎口,是因为我觉得杜郎口经验的存在,不仅可以解决中国教育一系列棘手的现实问题,而且可以给我们总因为缺这少那而抱怨不足的校长们以做好教育的信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路是绝路,只要我们敢走,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老崔能成功,我们同样可以成功。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有些观点可能是偏激的。我是有意为之,好在我不是教育专家,我的目的是以此风暴大家,相反,我不仅不是专家,而是反对部分专家观点的!有人曾经感慨崔校长,说一个崔其升打败了所有的教育理论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记得当初在采访杜郎口时,茌平县教育局谢金国局长半开玩笑地说,俺杜郎口没什么,不就是解决了一个学生上课开小差的问题吗?
聊城市教育局孟昭星,现在已经退休,他概括说,教书没有什么,就是农民养猪,谁养得好养得壮谁就是成功的。这个孟局长特别有意思,他在一次某级别的教科所所长会议上,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词,他开篇就这样说,我们中国教育今天一个理论明天一个理论,到底哪个理论好?哪个专家都称自己的好,我们到底不听谁的?我们面对理论实在无所适从呀。教科研如果不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就会被一线教育所排斥,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光关上门写论文注定会造就教科研部门地位的尴尬,我们的教科研可不要成为摆设,我们要深入一线课堂里去,帮助教师去发现鳖在哪里,并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捉鳖,这才是出路。
我不是对教育理论家有看法,我是觉得我们过多听任理论,会让我们失去一些见解,中国没有哪个教育理论家比在座的各位更懂得一线课堂的,我多次讲,叶谰教授早就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怎么?只有崔其升摸索出来了。所以,我更看中教育行动本身的研究!
我平时去学校采访,从来不听校长给我介绍办学理念,我以为那是忽悠人的,怎样让看起来很美的所谓理念从墙头上走下来,化为我们的教育行动才是我想要的。我去采访,还喜欢去课堂,我一向固执地以为,一个不懂得也不极力追求高效课堂的学校,他的一切行为必定是不值得推敲的,某种程度就是做秀。
文字:观点: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课堂生存
通过杜郎口,我悟到了一些东西,今天在这里愿意贡献给大家,希望接下来大家仔细琢磨:我一向认为,指望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来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认识不是错误的,而是天真而不切合实际的。且不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多少时间等着教师去慢腾腾地发展来提高我们的质量?更何况,教师的发展本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假如不能唤醒教师的发展愿望,那仅靠行政指令去完成一件事,必然是出力不讨好的!另外,我想问,即便是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发展为“特级”,质量就能提升上来吗?我看未见得吧,谁又有能力把所有的教师都发展成特级?!
最近我在推广山东的另一所中学,这是所纯高中,叫昌乐二中,他们对高考有独到的认识,我说是他们寻找到了破译高考的秘诀,那就是高考首先是考人品。我暂时先把这个观点放这里,等会我会解释。这个学校的校长对我提到特级教师时说了这样的话,对我启发很大,他说,即便是特级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讲自己会的,如何让学生学到教师不会的?惟有开放课堂!让学生学到教师也不会的,这才是开放课堂的唯一目的!这位校长还说,教师充其量不就是师大毕业吗,假如都会了自己当年一定考上北大了,因为他不会而又想让自己现在的学生考上北大,那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不会的。
因此我不主张一味寄希望以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来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教育的全部。如果说提高教育质量是目的的话,我们为什么不直抓目的,而非要通过旁门左道?只抓目的就是开放课堂,激活学生就是引爆“核反应堆”,苏格拉底说,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一颗小太阳。一旦唤醒了这颗沉睡的太阳,就等于引爆了这个核反应,教师在课堂上则穷于应对,社会学上有个“囚笼理论”,它的意思不是说“狗急跳墙”,而是指我们常习惯于用自己最擅长的某一方面把自己囚禁,比如开汽车,因为你开车便很容易排斥骑自行车的,因为你是教师,便很容易把课堂抓在手里不肯放。
当年有地方大员向慈禧老佛爷进贡了一个小侏儒,这个小奴才八面玲珑,甚讨欢心,慈禧一高兴,就赏了地方大员,本来是得知造化,甚至无心插柳的一件事,可一下启发了这位颇有心计的官员,他回去后焦尽脑汁,突然就灵光一闪,派人选拔一些天资聪颖的孩童,装进一只瓮里,只露出脖子以上的部位,三年下来,这些不幸的孩子就定型为侏儒了。原来侏儒就是以非常手段、这样灭绝人性定制出来的!
我们要打破这只定制侏儒的“瓮”呀,打破了“瓮”才能让孩子自由生长,打破“囚笼”,才能“放虎归山”,可一旦打破了“瓮”,让孩子长成巨人,他们还会奴才那样的俯首帖耳吗?我们不仅要打破“瓮”,还要放虎归山,因为惟有成长为真“虎”,而非笼中虎的孩子才会危及到教师的课堂生存,所以,我把课堂生存这个词提得很响,我是说,“课堂生存”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不得不发展,没有比生存问题最严峻的问题。
这个道理就像“水涨才会船高”,学生是水,教师是船,水可载舟,亦以覆舟。没有了学生的学,任何教师的存在都失去了意义。我再重复一遍我的观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不一定成正比,假如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不如通过开放课堂,用教师的课堂生存来促进教师的提高。
文字:建议:课堂驾校与学习能力
研修班上课图片
我还有一个观点:那是针对于课堂本质回归问题我才提出来的,我认为我们该现实一点,不要再讲什么“课堂艺术”了,我们远没达到艺术的高度,这是我们现实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重新回归到“课堂技术”层面上来。
我觉得教书就像开汽车,空读理论没用,纵然是遍读万卷,还必须回到手把手地学驾驶上来,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中国教师报依托于杜郎口中学搞了个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把这个培训基地叫做“课堂驾校”,我是这样来践行我的教育理想的,学员培训期是一周,我把培训分为四个阶段九个环节,第一,学员进来后按学科分组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带队精听课,然后通过剖析认知所谓的课堂技术;第二是运用所掌握的课堂技术去独立备课,准备上课,我把这个环节叫实践技术;第三,通过亲自上课这样的实践,和指导教师一起对课堂技术进行再认知,需要说明的是,学员上课是跟着杜郎口的教学进度走的,假如你去的巧,有可能你听到的课都是我们学员上的;第四,要求学员在再认知的基础上,再备课,然后选择代表再上课。这是四个阶段九个环节,我在此声明,我不是为我的“课堂驾校”做广告,而是经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印证我的观点,接下来的一步我要面对全国推广我的实验经验了。大家听出来没有,我的培训没有任何专家的理论报告,就是这样的培训,曾经让许多的学员泪流满面,他们说教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什么叫教育!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曾经在学员里做了这样的试验。一个学员是教物理的,他事先不给学生沟通,突然给初二的学生上高一的语文课。然后我组织人当堂达标测评,全班学生全部过关。这个学员觉得太神奇了,他要求再上一次语文课,我们为了试验,满足了他的要求,依然是达标测试,结果一样;还有个学员教语文的,他要求上英语课,他更绝,进门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不会英语,这课怎么上?课代表站起来说,老师,你看着,我来上。这位老师从课上下来,突然哭起来了,我们的学员围上去问讯她,她说,没什么,我只是激动而已。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为什么杜郎口是个“五无”学校,根本没有好的师资却能让每一个学生成材,原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结果,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退化为只是而且仅是一个组织者!当然这或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只是启发大家思考,假如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组织者,那么我们一直以为倡导的借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教学质量,岂不是劳民伤财的?
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前面我提到过,杜郎口是教给学生找水和掘井的教育,这个教育是通过放生,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把杜郎口的课改称为素质教育的典范,我说是目前唯一一所能把素质教育和升学率统一在一起的学校,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学习能力难道不是最重要的素质?!
文字:观点:照搬照抄和深挖课堂富矿
图片:灌南学校的图片
当然,杜郎口在度过矫枉过正的0+45后,教师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已经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少讲甚至不讲这个事实,杜郎口开始推行现在这个课堂模式:10+35。也就是教师占用课堂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实,仔细想想,10+35这个划分,不就是发端于经济学上的二八定律吗?
二八定律怎么表述的?百分之二十的人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那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可以这样表述:百分之二十的单位时间内要促进百分之八十的人成长,发挥百分之八十时间段的效益等等。其实,从教育新闻的角度,我们并不是因为杜郎口才用10+35才发觉得有新闻,不是的,假如你致力于课堂改革,不管你是10+35,还是10+10+25,还是10+20+15都尽可以尝试。中国现有近百万所中小学,干的都是那么点事,光在形式上创新很容易被戳破,所以,要创新的话,就必须沉下来,瞄准某一个问题,去反复研究和实践,我以为想出名,课堂是个富矿,就围绕课堂去做吧,我保证你们会有收获!
时下,学习杜郎口的越来越多,有些学校请我去看看,希望我能给一些忠告,现在,我告诉大家我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学习杜郎口一定要照搬照抄,而不是扬弃!谁学得最像谁就最好!
我为什么主张照搬照抄,是因为我发现一旦“扬弃”,就会东施效颦、非驴非马到四不像了,惟有最像才会慢慢发现问题,惟有最像才可超越问题,惟有最像才最有可能学到精髓,皮之不存,毛将焉伏?连形式都没学到,会学到内容?我曾经见过一所学习杜郎口的学校,校长很人文,说,希望大家要扬弃,结果大家都扬弃起来了,语文课把桌子拉开,数学老师说,学习不在于形式,课桌又合起来了,那课堂像拉链,拉开合上合上拉开,果不其然,学了三个月,旧态复萌,一项改革就这样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其实,学习杜郎口而超越杜郎口不是难事。学习就是为了超越,他们是“五无”,假如你是“三无”,超越杜郎口还难吗?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新知实验学校学习杜郎口,校长徐翔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学习蜕变,他们不仅开展自主课堂学习,并且逐步把校园也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做学校的主人。所以,我现在可以这样给大家一个结论:开放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走向名校的必由之路!对于任何想做名校,而苦于没有途径的学校,请先从学习杜郎口开始,因为当下的中国,没有谁能让学生上课不走神、不开小差、不打瞌睡,能让每一个孩子学进来的教育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
围绕推广杜郎口,在我的背后,算是以我为核心,组建了一个专业化团队,这个团队致力于教育的发展策划和学校成长推广,现在,我们的一个成果是,集中推出了一套丛书,叫《砸掉讲台,老师该这样讲……》,一套十九本,每本配一张光盘,目前已经面市。
现在,我们的团队在做另外一个项目,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山东的另一所高中学校,山东昌乐二中,它是山东省领跑高中,刚才我给大家讲,这所学校对中国高考是有贡献的,他的贡献不是曲径通幽的捷径,而是正途。
他们认为高考是考人品!
十大突破:
图片:昌乐二中外景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