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文明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安排>>阅览文章

江宁区中小学办学效能评估要点及标准解读

发表日期:2008/12/2 13:31:28 作者:无 有605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中小学办学效能评估要点及标准解读

A级指标

B

 

评估要点及标准

 

标准分值

 

解     读

信息

采集

手段

方法

A1

 

100

B1

理念方向

7

1. 学校办学思想端正,办学理念先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切合学校实际的章程。达到,得3分;任一项不足,扣1分。

 

 

3

a.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方向正确,有落实,有展示材料。

b.办学理念有诠释,重点看体现,要能感受。

c.查看“两全”(“全面”和“全体”)落实情况(“五育”课程开设情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分班情况),今年省素质教育实施情况抽查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扣1分。

d.有符合学校实际的校风、教风、学风,能感受。

e.有切合学校实际的章程,并能有力地贯彻执行。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科室统计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2. 学校无辍学学生,巩固率和辍学率控制措施到位,按时毕业率高。达到,得4分;巩固率、辍学率和按时毕业率低于规定要求的,扣2分;与上年比,学生巩固率每减1﹪(或辍学率每高1﹪)减1分,按时毕业率每增、减1﹪分别加、减1分。

 

 

 

4

a.上报数据以普教科每年九月统计数为准。

b.小学无辍学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高中巩固率和辍学率不低于上年度。

c.当年毕业年级学生按时毕业率不低于规定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d.须有当年全校学生巩固率和毕业年级按时毕业率统计表或准确的统计数据。

e.与上年比加、减分的,是在当年正常评分基础上的加、减分(下同)。

B2

目标达成

5

1.学校办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明确系统的、经教代会通过的具体到年度(至少三年)的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及各部门执行计划,有宣传且全校教职工知晓度和认可度高(80%),能有步骤地贯彻落实,当年计划实施情况好,年度发展目标整体达成,得5分;未分年度或无各部门执行计划或当年有一项计划未实施,各扣1分;教职工知晓度或认可度每下降10%,扣0.5分。

 

 

5

a.无学校发展目标或至少三年的学校发展规划,0分。

b.有宣传,教师知晓度和认可度达80﹪以上(这里的百分比指问卷调查中“基本了解”及其以上等级所占比例)。

c.未分年度或无各部门执行计划,各扣1分。

d.当年有一项计划未实施的,扣1分。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科室统计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座谈会

2.学校当年各类检查验收顺利通过,当年自加压力有提挡升级等重大创建任务并圆满完成,上年度弱项整改到位,得10分;学校当年被降格的本B项0分。

 

+

10

 

a. 学校迎接各类常规检查和验收顺利通过,加2分。

b. 学校申报单项提挡升级任务并圆满完成,加2分。

c. 学校申报重大创建任务(如争创现代化学校、星级学校等)并圆满完成,加5分。

d. 学校上年度有关检查中的弱项工作整改到位,加1分。

e.“学校当年被降格”主要指学校被教育行政部门摘牌或降级。

B3

法制安全

12

1.学校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依法治校,严格按照收费许可项目和标准收费,无分快慢班、有偿补课、收费办班、违规带生等违反政策法规现象,“少儿艺校”不上语、数等文化课,得4分;任一项违规,0分;与上年比问题新增一项再扣2分(不够的扣本B项分,下同)。

 

 

 

4

a.“违反政策法规现象”指违反《二〇〇八年普法、依法行政暨法治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江宁教法〔2008〕4号)中提及的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地方教育行政规定的现象。

b.学校各项违规情况以举报查实为准

c.义务教育阶段严禁分快慢班、有偿补课、收费办班、违规带生,高中不得在正常补课之外再违规收费补课。

d.“少儿艺校”指双休日退教协在学校内举办的少儿艺术教育活动。

e.与上年比,指上年存在问题,本年度又新增了问题。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2.学校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共青团、妇女、退教协等群众组织活动正常,发挥其在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和群众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类创建活动(如先进工会、团支部、“五好”分会等),教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坚持校务公开。达到,得4分;任一项有问题,扣2分,其中教代会不开的扣4分;与上年比,问题新增一项再扣本B项2分。

 

 

 

4

a.教职工合法权益有无保障,有一例侵权行为且被认定为事实的扣2分。

b.检查群众性组织活动、各类创建活动是否正常,尤其是青年教职工共青团活动、妇女组织的活动情况,高中不检查“五好”分会工作。

c.教代会每年是否至少召开一次。

d.学校是否坚持校务公开。

e.与上年比,指上年存在问题,本年度又新增了问题。

3.学校各项安全卫生制度健全,防范措施到位;经常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和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且有具体记载(每学年上报相关科室至少1次);各类设施和设备无安全隐患,食堂、宿舍和卫生等符合相应管理规定(属于特殊专业人员配备问题的酌情考虑),交通和保卫工作措施有力;当年出现设施、设备安全隐患的能立即上报、修缮和消除(属于街道责任的酌情考虑)。达到,得4分;每缺一项,扣2分;与上年比问题新增一项再扣2分。

 

 

 

4

a.制度健全,措施到位,重点看落实情况和管理过程。

b.师生安全工作,有教育,有训练,有记载,有上报。

c.各类设施和设备无安全隐患,各项安全、卫生、交通和保卫工作的管理和配备符合规定,看落实,察现场。

d.有各类安全隐患的能及时上报,努力修缮和消除。

e.与上年比,指上年存在问题,本年度又新增了问题。

4.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加5分;有,本B项0分;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隐瞒不报的,取消区级评估资格。

 

+5

a.“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包括重大人生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财产安全责任事故,认定标准与法制安全科一致。

b.“隐瞒不报”是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后未在第一时间(24小时内)上报的情况.

d.本项没有问题的,须有校长承诺签名,并负行政责任。

B4

人事管理

10

1.学校实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较为配套的考核、奖惩和激励制度,执行有力且确有成效,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有制度、有措施、有配套、有成效,得4分;有制度、有措施,无配套、低成效,扣2分;无制度、无措施、无配套、无成效,0分。

 

 

4

a.有制度、有措施、有配套、有成效,得4分。

b.有制度、有措施,无配套、低成效,扣2分。

c.无制度、无措施、无配套、无成效,0分。

d.认同度高(在调查中“不认可”、“基本认可”、“认可”三个选择项中,“基本认可”和“认可”合计达到80﹪以上),每下降10﹪扣0.5分。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2.学校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视师德建设,重视教师学历进修、培训培养工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学校投入的教师培训经费达上年水平,得6分;教师进修培训情况较差、校本培训计划执行不力,扣2分;与上年比,经费每增、减10﹪分别加、减1分;无规划和分年度计划、无师德建设过程资料,本项0分。

 

 

6

 

 

a.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分年度;缺一项,扣1分;两者皆无,本项0分。

b.重视师德建设,重视教师进修、培训和培养工作, 有过程,有资料;教师进修培训情况较差的,扣2分;无师德建设过程资料,本项0分。

c.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有过程,有资料,有成效;计划执行不力,扣2分。

d.有培训经费投入,且不低于上年度,须有07、08年局核算中心验证的教师培训费用专项证明资料。

B5

德育管理

12

1.学校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入团入队仪式、开学和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教育等活动有组织、有过程、有总结,重视和退离休协会的联系,共同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达到且效果好,得5分;缺一项扣2分;与上年比问题新增一项扣1分。

 

 

5

 

 

a.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b.全校性主题教育活动:“迎奥运”系列活动, “传承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创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等,学校德育积极践行”一月一主题,一校一特色”。

c.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入团入队仪式、开学和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教育活动等各项德育工作和活动有组织、有过程、有总结。

d.学校建有“学校、家庭 、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平台,有与退离休协会共同开展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的证明材料和活动记录,每学期至少活动1次(高中学校酌情考虑)。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座谈会

2.班集体建设目标明、班风正、学风浓、特色显、班容美、活动好、协调佳、绩效优,班级获得的荣誉多。达到,得4分;每缺一项,扣1分。

 

4

 

按照《江宁区中小学先进班集体评选标准》执行。

本年度评估,一查看建设过程资料,二察看班级现场。重点察看学生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文体活动及家校(班级)互动情况。

a.目标明: 有班级共同目标和学生个体目标,有《班级公约》及其他管理制度,有班训、班歌、班徽等。

b.班风正:  人际和谐,崇德尚美,争先创优,班纪严明,文明礼仪,环保节俭。

c.学风浓:  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氛围,富于创新。

d.特色显:  班级管理,班级组织,班级文化,班级转化。

e.班容美:  班级布置,班级环境,卫生习惯。

f.活动好:  班级晨会,文体活动,家校联动。

g.协调佳:  班主任,课任教师,班(团、队)干部。

h.绩效优:  遵德守法,经验交流,文化成绩,活动参与,社会评价。

i.班级获得的荣誉:主要指区级以上荣誉(今年参考)。

3.学校重视班主任、班干部、团队干部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建设,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班主任工作例会等过程材料,班主任参加各级专项培训情况好,得3分;措施不力、无过程材料、班主任专项培训情况较差(出勤率低于80﹪、及格率低于90﹪),扣2分;无制度、无计划、无措施,0分。

 

 

3

a.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德育专题研究会议,有材料。

b.德育队伍建设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班主任工作例会等过程材料, 每月不少于1次,每位班主任每学期至少须提供一份工作案例。无制度或无计划,措施不力、无过程材料,扣2分。

c.班主任国家、省、市级专项培训出勤率不低于80﹪;低于,扣2分。

d.班主任国家、省、市级专项培训考核及格率不低于90﹪;低于,扣2分。

e.无制度、无计划、无措施,本项0分。

4.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选择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心理咨询专兼职教师和市级合格心理咨询室(街道学校酌情考虑);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活动;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强,无严重心理问题发生。达到,加4分;有一项,加1分。

 

 

+4

 

 

a.有校级领导分工负责,有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有一定的活动经费。

b.有专用场地,内部环境优,有20册以上学生心理健康阅读资料,有较为完整的心理健康挡案,并建成市级合格心理咨询室。

c.有专、兼职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取得资格证书。

d.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讲座),有学生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状况检测的活动记录,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查看过程。

e.学生心理健康,无严重心理问题发生。

f.心理咨询教师无严重违反《南京市心理咨询工作准则》的情况。

5.学校德育工作自主创新,特色德育社会认可度高,全市范围内影响大,加6分;特色德育社会认可度较高,全区范围内影响大,加3分;自主创新无体现的,0分。

 

+6

 

a.学校德育工作有独到之处,形成校本特色,有支撑材料。

b.“全市范围内影响大”指学校德育经验在全市交流或面向全市举行观摩活动。

c.“全区范围内影响大”指学校德育经验在全区交流或面向全区举行观摩活动。

d.“社会认可度”指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可度,平均不低于60﹪(问卷调查或访谈)。

B6

教学管理

16

1.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含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不随意增、减、停、改课程和课时,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达1小时。达到,得6分;违反一项,扣4分;与上年比问题新增一项再扣2分。

 

 

6

a.开齐开足课程 , 缺一门扣4分,查课程表、小学科备课和作业情况。

b.括号内的课程实施主要看学校有无开展专题教育和大型主题活动,以及活动开展情况。

c.课程开齐,但有随意增、减、停、改课程和课时现象,扣4分(问卷调查佐证)。

d.体育活动时间达1小时, 重点看贯彻落实的措施和实施情况,不能硬凑时间, 无保证,无落实,扣4分。

e.定期为学生体检,新生入学体检一次,入学后每学年体检一次;无,扣2分。学生体检须有医院盖章证明。

f.与上年比,指上年存在问题,本年度又新增了问题。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听课评课

个别访谈

2.教学过程管理科学规范,认真执行教学“五认真”,教师备课教案符合规定; 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不低于15节(高中教师10节);科学实施教学评价,有规范的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定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教学业务档案、学生学籍管理档案规范。达到,得6分;每缺一项,扣2分;学校和学科教师无期中或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扣4分。   

 

 

6

 

 

 

a.教学“五认真”管理是否规范(查备课)。

b.校领导、教师听课是否符合要求。

c.有无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评”,每学年不少于2次。查看学校组织的学生、家长“评”的问卷等过程资料。

d.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规范。

e.学校和学科教师有无期中或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3.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管理(有制度、计划、总结、活动过程资料、专题研究等资料);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80﹪的教师每人每学期校内公开课至少1次;教师“好课率”(指优课和良课率)区管学校达80﹪、街道学校达60﹪。达到,得4分;每缺一项,扣2分。

 

 

4

a.有制度、计划、总结,缺一项扣1分。

b.有活动过程资料、专题研究等资料,无扣2分。

c.80﹪指上公开课至少1次的教师比例,达不到扣2分。

d.“好课率”指优课和良课率的和,可查看学校一年来各类公开课和校内教研活动评课记录,兼顾学生评价,达不到的扣2分。

4.有效控制学生学业负担,规范征订学生教辅资料并有效使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帮扶和转化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达到,加4分;有一项,加2分。

 

+4

a.控制学业负担有措施,学生认同度高(高于70%),得2分;有措施,认同度不低于50%,扣1分;无措施,认同度低于50%, 0分。

b.是否规范征订教辅资料。是,得2分;否,不得分。

c.关心、帮扶和转化学困生有措施,有成效,得2分;有措施,低成效,得1分;无措施或无成效,不得分。(要有原始名单、帮扶过程记录和学生进步情况的资料)

5.学校教学工作自主创新,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全市范围内影响大,加6分;成效比较显著,社会认可度较高,全区范围内影响大,加3分;没有自主创新,本项0分。

 

+6

 

a.学校教学工作有独到之处,形成校本特色。

b.“全市范围内影响大”指学校教学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或面向全市举行观摩活动。

c.“全区范围内影响大”指学校教学工作经验在全区交流或面向全区举行观摩活动。

d.“社会认可度高”指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认可度,平均不低于60﹪;“社会认可度较高”, 平均不低于50﹪;低于50﹪的,扣2分(问卷调查或访谈)。

B7

教育技术

10

1.学校教学设施与设备(含各功能室、多媒体、教学仪器和音像资料等)使用率高,图书流通率高(年生均借阅数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8、10、12册)。达到,得3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1分。

 

3

 

a.查看各学科教学设施与设备的使用记录。

b.通过师、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学设施与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包括随机抽查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

c.图书流通不低于相应标准,可以查看学生借书电子卡或记录本,重点查看学校为提高使用率的校本做法。

e.今年在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绩效评估检查中相应指标存在较大问题的,扣2分。

科室统计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校建有网站,主页经常更新(2分);积极运用学校网站和江宁教育城域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1分);积极推广运用“家校互动平台”平台,实现家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1分)。根据情况酌情给分。

 

 

4

a.有网站,主页每周更新1次;更新慢,扣1分(电教中心统计)。

b.学校各部门能否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开展信息发布、资料查询、数据统计、信息与资料传输等日常办公和管理活动;情况较差的,扣1分。

c.推广运用“家校互动平台”平台,城区学校达60%,农村学校达 50%;达不到,扣1分。

3.每个教研组、区级骨干教师以上均有主页、博客或专题教学网站(1分);中青年教师积极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整合课学科覆盖率达100%(1分);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评比竞赛,有区级及以上成果(1分)。网络逐渐成为生生、师生、教师间交流沟通、实现互动的技术支撑。根据情况酌情给分。

 

 

3

 

 

 

a.下面各点对城区和街道学校酌情给分。

b.有主页、博客、学科专题教学网站任一项即可。

c.所有学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有整合课件或教案,查看证明资料。

d.教师、学生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评比或竞赛,至少有一项有区级及以上成果。

B8

科研管理

10

1.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有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的考评制度和奖励制度,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每年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菜单”式培训不少于1次,研究过程规范有序,承担的集体课题或实验项目全部按时顺利结题。达到,得5分;无制度或无投入扣2分,主观延迟结题的扣2分,有1项未通过结题的0分。

 

 

5

a.无制度或无投入扣2分。

b.无“菜单”式培训的,扣2分。

c.主观延迟结题的,扣2分。

d.有1项未通过结题的, 0分。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2.学校能用教科研带动、指导学校整体改革尤其是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有体现教改方向的科研课题或实验项目,课题等级总分基本达上年水平(±2分)得4分,无市级以上集体课题再扣1分,无区级以上集体课题的本项0分;与上年比,课题等级总分在±2分的基础上每增、减3分分别加、减1分;与上年比,课题等级总分保持全区前1—5位的加2分,保持前6—15位的加1分;当年有课题、项目、研究基地或项目中心被取消的0分。(在研究期内课题等级分计入每年,集体课题被省、市、区级规划立项分别得10、8、6分,每项个人课题被市、区立项分别得10.5分。列为省、市重点课题的加2分,学校被省、市、区列为研究基地或项目中心的视同增加一项同级课题,学会或电教等非规划课题相应降一等。)

 

 

 

5

a.有课题或项目,等级总分基本达上年水平(±2分),得4分。

b.课题等级总分的计算是指原始分值,不是效能分,须在与上年比或全区排位后再计算效能分(下同);全区排位时学生数在2000名(含)以上的学校课题等级总分乘以90%、学生数在1000名(含)以下的学校课题等级总分乘以110%后再进行排序。

c.无市级以上集体课题扣效能分1分。

d.无区级以上集体课题本项0分。

e.当年有课题、项目、研究基地或项目中心被取消的0分。

f.同一课题被多级立项,取最高等级分,不重复计算。

h.本项分值加满为止,多出的分数计加分(下同)。

B9

校园文化

8

1. 学校贯彻落实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校园环境达到绿化、净化、美化、文明化要求,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各种传统的、季节性的主题文化艺术活动正常开展,师生参与面广;用字用语规范,板报橱窗及时更新。都达到,得5分;任一项明显不足的扣2分;无记载无过程资料的本项0分。

 

 

5

 

a.校园环境好,文化氛围浓(现场观察与感受);一般,扣1分;较差,扣2分。

b.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能正常开展,有计划、有过程 、有记录;无记载无过程资料的0分。

c.有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证明资料。

d.校园内用字用语规范,有3处以上问题的扣1分,有5处以上问题的扣2分。

e.板报橱窗至少每月更新一次,更新不及时的扣1分;基本不更新的扣2分。

听取汇报

现场观察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2.学校组织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师生员工关系和谐,教职工群体凝聚力强,教师团队(或学习型组织)初步形成,得3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或无证明资料,扣1分。

 

3

a.内涵不够丰富,特色一般,无体现,无感受,扣1分 (问卷调查或访谈)。

b.对组织文化教师认同度高于80%,每下降10%扣0.5分(问卷调查或访谈)。

c.师生员工关系(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紧张,矛盾突出,扣1分。

d.至少形成三个及以上教师团队(或学习型组织),且有证明资料;学校学科组、教研组、科研组不纳入计算,教师群众性、自发性组织,如教师沙龙等可纳入计算;如果算校内特定对象的教师培训班,要有明确的编班、课程计划和活动过程;团队少,或无证明资料,扣1分。

3. 学校在体、艺、科及其他学科方面办出了特色,在区域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师生和社会的认可,并有详实的过程资料,加4分;特色一般的,加2分;学校为市级(含以上)、区级提供现场放样试点的,区管学校每次加2分、1分、街道学校每次加4分、2分;无特色、无过程资料,0分。

 

 

+4

a.学校在体、艺、科及其他学科任一方面办出特色,有该方面特色渐成的过程资料。

b.“师生和社会的认可”指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该项工作的认可度,平均不低于60﹪(问卷调查或访谈),每下降10﹪扣0.5分。

c.“较大影响”指该项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或面向全市举行观摩活动。

d.“特色一般”指该项工作经验在全区交流或面向全区举行观摩活动。

e.“特色分”与“放样试点加分”不重复计算(即放样试点的次数减去特色认定的1次),取最高分值。

B10

社会评价

10

1.学校发展得到社会多方面的认可,获得人、财、物及智力支持,学生、家长及社区成员满意度高(≥80﹪)。达到,得6分;满意度每升、降10﹪分别加、减1分。

 

6

a.有获得人、财、物及智力支持的证明材料,不扣分。

b.学生满意度不低于80﹪,每升、降10﹪加、减1分。

c.家长满意度不低于80﹪,每升、降10﹪加、减1分。

d.教职工满意度不低于80﹪,每升、降10﹪加、减1分。

科室统计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座谈会

2. 学校获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社会机构颁发的荣誉等级总分,区管学校达区均的得3分,街道学校达区均的得4分;等级总分在区均的基础上每增、减10﹪分别加、减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政府、区教育局(街道政府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7、6、5分;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4

 

a.指学校集体的单项工作获奖,不包括教师个人学科教学获奖。

b.等级总分的计算是指该项的原始分值,区均分由区级统计,学校只需计算原始分值。

c.等级总分在区均的基础上每增、减10﹪的分值再分别加、减1分。

d.对城区和街道学校酌情考虑。

3.学校当年接受综合督导并被评为优秀的加4分,被评为合格以上的加2分,被评为差的本B项为0分。

+4

a.被评为优秀等第的,加4分。

b.被评为合格等第的,加2分。

c.被评为差的,本B项为0分。

A2

80

B11

师德形象

14

1.教职工遵纪守法,敬业爱生,师德整体形象好,严格执行“三要八不准”,无违法乱纪、有效投诉、媒体负面曝光等现象,无体罚学生的现象,家长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达80﹪以上,得10分;有一项未达扣5分,有二项及以上未达0分,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本B项0分。

 

 

10

a.这里的教职工,指全体在职且在岗的教职工。

b.无违法乱纪、有效投诉、媒体负面曝光等现象(问卷或访谈);有一项且查实是校方(含教师)责任的,扣5分。

c.无被查实的体罚学生现象;有,扣5分。

d.家长满意度达80﹪;未达,扣5分。

e.上述问题同时具有二项及以上的,本项0分

f.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本B项0分。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2.教职工获得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荣誉及其他政治荣誉的等级总分,区管学校达区均的得3分,街道学校达区均的得4分;等级总分在区均的基础上每增、减10﹪分别加、减1分。(受国家、省、市、区、教育局(或街道)表彰的荣誉(含相应等级的劳动模范和人大代表),分别得5、4、3、2、1分。可累计)。

 

 

4

a.这里的教职工,指全体在职且在岗的教职工。

b.荣誉的等级分的计算是指该项的原始分值。

c.区均分由区级统计,学校只需计算原始分值(保留四位小数)。

d.等级总分在区均的基础上每增、减10﹪的分值再分别加、减1分。

e.对城区和街道学校酌情考虑。

B12教学能力

30

1.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观念先进,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高,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比例高。教师获各类业务称号的师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教师总数)居全区1—5位得12分,6—10位得10分,11—15位得8分,16—20位得6分,21—25位得4分,26—30位得2分(街道学校上浮一档);与上年比,等级均分每升、降一档分别加、减2分,保持全区前1—5位的加2分,保持前6—15位的加1分;高中居全区1—5位分别得12、10、8、7、6分,与上年比每升、降一位分别加、减2分(特级教师或省名师、市名校长或市学科带头人或市名师、市青优或区学科带头人(含教学、德育、教科研方面)、区教学标兵、区骨干教师,分别得5、4、3、2、1分,兼有情况取最高荣誉。区内调入的不记分,调出的记原单位分,次年分别调整等级总分的基数)。

 

 

 

 

12

a.这里教师指在教学岗位的教师(不含内退教师,但包括聘用教师)。

b.教师业务称号等级分是指师均等级分(保留四位小数),再根据学校师均等级分全区排序计分(街道学校上浮一档后再计算得分)。

c.教师兼有荣誉的情况取最高荣誉,不重复计算。

d.区内调入的不记分,调出的记原单位分。

e.先算全区排位分,再算与上年比升降分,后算保持分。

f.次年根据变化情况分别调整骨干教师调出、调入学校的等级总分的基数。

g.各种骨干荣誉以人事科和相关业务科室统计为准。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座谈会

2.教师勤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丰富,各类教学竞赛(教育主管部门主办或认可)获奖师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教师总数)居全区1—5位得14分,6—10位得12分,11—15位得10分,16—20位得8分,21—25位得6分,26—30位得4分(街道学校上浮一档);与上年比,等级均分每升、降一档分别加、减2分,保持全区前1—5位的加2分,保持前6—15位的加1分;高中居全区1—5位分别得14、12、10、9、8分,与上年比每升、降一位分别加、减2分(教学竞赛获奖等级:国家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7、6、5分;省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6、5、4分;市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5、4、3分;区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4、3、2分;片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3、2、1分。可按人次累计)。

 

 

 

 

14

a.这里教师指在教学岗位的教师(不含内退教师,但包括聘用教师)。

b.各类教学竞赛主要指教育主管部门主办或认可的教学竞赛活动。

c.获奖等级分是指师均等级分(保留四位小数),再根据学校师均等级分全区排位计分;全区排位时学生数在2000名(含)以上的学校师均等级分乘以110%、学生数在1000名(含)以下的学校师均等级分乘以90%后再进行排序。

d.先算排位分,再算升降分,后算保持分。

e.各种奖项以相关业务科室统计为准,可按人次累计。

3.学校定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高,课堂教学得到学生认可度达上年水平,得4分;与上年比,每升、降10%分别加、减1分 。

 

4

 

a.定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b.区管学校不低于70%、街道学校不低于60%教师的教学得到学生认可(指在“好”、 “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中 “好”、“较好”两个等级所占的比例之和),每升、降10%分别加、减1分 。

c.“达上年水平”、“与上年比”,由于第一年无可比数据,暂不执行。

B13科研能力

20

1.教师科研意识强,个人课题(包括校级)研究达80%以上,得8分;与上年比,参与率每升、降5%分别加、减1分。

8

a.个人指学科教师。

b.个人课题包括市、区、校级个人课题(集体课题的主持人若无个人课题,可视为该同志的个人课题数,其他成员不再计算)。

c. 教师参与率在80%的基础上,每升、降5%再分别加、减1分。

d.与上年比,由于第一年无可比数据,暂不执行。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个别访谈

2.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高,个人课题能全部按时顺利结题,得4分;缺1例扣2分。

4

a.全部顺利结题,缺1例扣2分。

b.按时顺利结题,市级以上(含)课题由于学校或承担者责任延期结题的,每例扣1分。

3.教师科研成果丰富,科研成果师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教师总数)居全区1—5位得8分,6—10位得7分,11—15位得6分,16—20位得5分,21—25位得4分,26—30位得3分;与上年比,等级均分每升、降一档分别加、减1分,等级均分保持全区前1—5位的加2分,保持前6—15位的加1分;高中居全区1—5位分别得8、7、6、5、4分,与上年比每升、降一位分别加、减1分。(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等级:国家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6、5、4分;省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5、4、3分;市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4、3、2分;区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得3、2、1分。获奖以各级教育学会证书为准,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的为相应一等再加1分,其他期刊发表视为同级一等,教辅资料除外,可按人次累计)。

 

 

 

 

8

a. 这里教师指在教学岗位的教师(不含内退教师,但包括聘用教师)。

b. 成果等级分是指师均等级分(保留四位小数),再根据学校师均等级分在全区排序计分。

c.各种获奖论文以区教科室统计为准。

d. 与上年比,由于第一年无可比数据,暂不执行。

e.获奖以各级教育学会证书为准。

f.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的为相应一等再加1分,其他期刊发表视为同级一等。

g.教辅资料除外。

h.可按人次累计。

B14继续教育

16

1.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合格学历比例达规定比例,得3分;与规定比例比,每降低1﹪扣0.5分;初、高中教师合格学历比例符合规定,且与上年合格学历比例比每增加1 ﹪加0.5分。

 

3

a.小学教师合格学历比例达100 ﹪。

b.初中教师合格学历比例达90 ﹪。

c.高中教师合格学历比例达90 ﹪。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问卷调查

2.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不断上升,达规定比例,得6分;与规定比例比,每降低1﹪扣0.5分;已达规定比例,且与上年高一层次学历比例比每增加1 ﹪加0.5分。

6

a.小学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70﹪(城区达80 ﹪ )。

b.初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65﹪(城区达70 ﹪ )。

c.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8 ﹪。

d.与规定比例比,每降低1﹪扣0.5分。

e.小学专科率达95﹪的以本科推进率计算,初中本科率达95﹪的以硕士推进率计算,不重复计算

3.教师继续教育课时完成率达90﹪,全年应参训出勤率不低于80﹪,得7分;课时完成率每下降5﹪减1分;出勤率每下降10﹪减1分。

 

7

a.“教师”指全体教师,不包括职工和工人(职工和工人应参加人事局等其他系统组织的培训)。

b.“应参训出勤率”酌情扣分,但教育局下达指标的市“千农培训”、省有关脱产培训有不参加的每缺1人扣0.5分。

A3

 

部分

 

120

B15教学质量

25

学校各科教学质量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整体情况好,解决学习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强,智力得到有效发展。抽测年级综合评估分保持近三年平均水平得18分,每升、降1位分别加、减2分;与上年比,保持全区1—3名、4—7名、8—12名、13—18名的学校分别加9、7、5、3分;每次参考率(含在籍和不在籍借读生,生病需证明和病历,下同)下降1﹪减3分,参考率低于95﹪和弄虚作假被查实的本B项0分。

 

 

 

25

a.“抽测年级”,这里指非毕业年级。

b.“综合评估分”与教研室综合得分计算办法一致:

综合得分=合格率×40%+优分率×30%+均分×30%

c.“保持近三年平均水平”是指学校当年排名与该校在近三年区内抽测排名的平均水平比较。

d.“保持全区保持全区1—3名、4—7名、8—12名、13—18名”是指学校在当年教研室教学质量奖中的等级与该校上年度的水平比。

e.先算平均水平分(与三年比),再算升降分(与三年比),后算保持分(与上年比);位次的变化值四舍五入

f.“参考率”包括在籍和不在籍借读生。

g.参考率低于95﹪和弄虚作假被查实的,本B项0分。

科室统计

B16周期增值

30

学校周期性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明显,当年小升初毕业考试综合评估分保持近三年平均水平得22分,每升、降1位分别加、减2分;与上年比,保持全区1—3名、4—7名、8—12名、13—18名的学校分别加10、8、6、4分;每次参考率下降1﹪减3分,参考率低于95﹪和弄虚作假被查实的本B项0分。

 

 

30

a.“周期性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指毕业考试学段周期增值。

b.小升初毕业考试综合评估分与教研室综合素质测评分计算办法一致。

c.其他解释同前一项。

科室统计

B17道德与法纪

20

1.学生思想品德好,日常行为规范,操行合格率高(100﹪),无违法犯罪现象,得10分;有1起涉案违法事件的0分,有1起犯罪事件的本B项0分。

 

10

a.学生思想品德好,日常行为规范 (现场观察与感受);有明显不规范行为的,扣2分。

b.随机抽查《成长的脚印》、《综合水平素质评价书》等记载学生操行水平的材料。

c.涉案违法事件,指公安部门有学生涉案记录的情况,参考法制安全科和普教科的记录。

d.犯罪现象,指被检察机关起诉并认定有犯罪事实的情况,参考法制安全科和普教科的记录。

e.本项须有当地公安派出所提供的证明资料。

f.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积极为集体争得荣誉,品德表现得到社会认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3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18位得2分,19—30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5位得4分,6—12位得3分,13—25位得2分,26—30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10

 

 

 

 

a.有了解社会对学生品德认可情况的材料(问卷调查)。

b.学校参加应参加的道德与法纪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不缺得3分,缺1次扣1分,扣完为止。

c.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d.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B18学习与创新

15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在科技教育周或宣传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或科技竞赛,并有科(劳)技兴趣小组。达到,得5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2分。

 

 

5

a.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的,扣2分。

b.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c.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或科技竞赛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成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d.学校形成至少有3个以上科(劳)技兴趣小组梯队,有活动过程和成果等资料;兴趣小组少或无资料,扣2分。

e.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具有初步创新意识,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3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18位得2分,19—30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5位得4分,6—12位得3分,13—25位得2分,26—30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10

a.参加应参加的学习与创新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B19运动与健康

15

1.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课(身体素质主要指标抽测)及格率中小学均≥95﹪;学校每年召开1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学生六种常见病患病率低于国家平均标准,近视率低于市平均标准。达到,得7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2分;与上年比,问题增加一项再扣本B项2分。

 

 

 

7

a.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的,扣2分。

b.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c.学生体育课的及格率符合规定;低,扣2分。

d.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生成表。

e.有当年校运动会举办证明资料,并统计师生参与面。

d.六种常见病(卫生部、教育部用九个单项指标反映六种常见病的防治情况:蛔虫感染率、沙眼患病率、贫血患病率、龋均充填率、龋齿充填率、刷牙率、视力低下率、营养不良患病率、肥胖检出率)发病率低;高,扣2分。若是学生体检数据以医院统计盖章证明为准。

e.近视率低于市平均标准;高,扣2分。

f.问题增加一项是指与上年比上述问题新增加一项。

g.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问卷调查

2.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竞赛,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18位得2分,19—30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8位得3分,9—18位得2分,19—30位得1分(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8

a.参加应参加的运动与健康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d.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指生均等级分的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后计算该项得分。

B20审美与艺术

15

1.学校重视艺术与审美教育,开设艺术团队、兴趣小组,每年开展全校性艺术活动,如艺术节、合唱节等;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文学艺术兴趣广泛。达到,得7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2分。

 

 

 

7

a.学校有开展艺术与审美教育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b. 学校形成至少有3个以上艺术团队、兴趣小组梯队,有活动过程和成果等资料;艺术团队、兴趣小组少或无资料,扣2分。

c.学校举办艺术节、合唱节;缺一项,扣1分。

d.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文学艺术兴趣广泛(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扣2分。

e.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18位得2分,19—30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8位得3分,9—18位得2分,19—30位得1分(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8

a.参加应参加的审美与艺术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d.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指生均等级分的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后计算该项得分。

A3

 

 

120

 

B15教学质量

30

学校各科教学质量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整体情况好,解决学习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强,智力得到有效发展。初一、初二抽测年级综合评估分基本保持前三年平均水平各得12分,每升、降1位加、减2分;与上年比,保持全区一(1—3)、二(4—6)、三(7—10)等的学校分别加4、3、2分;每次参考率(含在籍和不在籍借读生,生病需证明和病历,下同)下降1﹪减3分,参考率低于95﹪和弄虚作假被查实的本B项0分。

 

 

 

30

a.“抽测年级”,指非毕业年级初一、初二。

b. b.“综合评估分”与区教研室综合得分计算办法一致:

综   综合评估分=合格率×30%+优分率×30%+均分×40%。

c.“保持前三年平均水平”是指学校当年排名与该校在近三年区内抽测排名的平均水平比较。

d.“保持全区一(1—3)、二(4—6)、三(7—10)等” 是指学校在当年教研室教学质量奖中的等级与该校上年度的水平比。

e.先算平均水平分,再算升降分,后算保持分;位次的变化值四舍五入

f.“参考率”包括在籍和不在籍借读生。

g.参考率低于95﹪和弄虚作假被查实,本B项0分。

d.“保持全区保持全区1—3名、4—7名、8—12名、13—18名”

e.先算平均水平分(与三年比),再算升降分(与三年比),后算保持分(与上年比)。

 

科室统计

B16周期增值

30

学校周期性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明显,当年中考总均分完成区预定目标得30分,在预定目标基础上每增、减1分分别加、减2分;与上年比,保持全区一(1—3)、二(4—6)、三(7—10)等的学校分别加4、3、2分;首超市均的加3分;每次参考率下降1﹪减3分,参考率低于95﹪和弄虚作假被查实的本B项0分。

 

 

30

 

a.“周期性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指学段周期增值(相对于学生入学水平)。

b.区预定目标与教研室指标一致。

c.首超市均指中考总均分第一次超市均分的学校。

d.其他解释同前一项.

科室统计

B17道德与法纪

15

1.学生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好,操行合格率高(100﹪),具有一定的民主法制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违法犯罪现象,得7分;有1起涉案违法事件的0分,有1起犯罪事件的本B项0分。

 

7

 

a.学生思想品德好,日常行为规范 (现场观察与感受);有明显不规范行为的,扣2分。

b.随机抽查《成长的脚印》、《综合水平素质评价书》等记载学生操行水平的材料。

c.涉案违法事件,指公安部门有学生涉案记录的情况,参考法制安全科和普教科的记录。

d.犯罪现象,指被检察机关起诉并认定有犯罪事实的情况,参考法制安全科和普教科的记录。

e.本项须有当地公安派出所提供的证明资料。

f.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积极为集体争得荣誉,品德表现得到社会认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20位得2分,21—3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8位得3分,9—20位得2分,21—35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8

a.有了解社会对学生品德认可情况的材料(问卷调查)。

b.学校参加应参加的道德与法纪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不缺得2分,缺1次扣1分,扣完为止。

c.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d.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B18学习与创新

15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在科技教育周或宣传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或科技竞赛,并有科(劳)技兴趣小组。达到,得5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2分。

 

 

5

a.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的,扣2分。

b.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c.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或科技竞赛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成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d.学校形成至少有3个以上科(劳)技兴趣小组梯队,有活动过程和成果等资料;兴趣小组少或无资料,扣2分。

e.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具有初步创新意识,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3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20位得2分,21—3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5位得4分,6—15位得3分,16—25位得2分,26—35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未分等级视同一等,可累计)。

 

 

 

 

10

a.参加应参加的学习与创新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B19运动与健康

15

1.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课(身体素质主要指标抽测)及格率中小学均≥95﹪;学校每年召开1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学生六种常见病患病率低于国家平均标准,近视率低于市平均标准。达到,得7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2分;与上年比,问题增加一项再扣本B项2分。

 

 

7

a.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的,扣2分。

b.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c.学生体育课的及格率符合规定;低,扣2分。

d.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生成表。

e.有当年校运动会举办证明资料,并统计师生参与面。

d.六种常见病(卫生部、教育部用九个单项指标反映六种常见病的防治情况:蛔虫感染率、沙眼患病率、贫血患病率、龋均充填率、龋齿充填率、刷牙率、视力低下率、营养不良患病率、肥胖检出率)发病率低;高,扣2分。若是学生体检数据以医院统计盖章证明为准。

e.近视率低于市平均标准;高,扣2分。

f.问题增加一项是指与上年比上述问题新增加一项。

g.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竞赛,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20位得2分,21—3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8位得3分,9—20位得2分,21—35位得1分(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8

a.参加应参加的运动与健康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d.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指生均等级分的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后计算该项得分。

B20审美与艺术

15

1.学校重视艺术与审美教育,开设艺术团队、兴趣小组,每年开展全校性艺术活动,如艺术节、合唱节等;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文学艺术兴趣广泛。达到,得7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2分。

 

 

7

 

a.学校有开展艺术与审美教育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2分。

b. 学校形成至少有3个以上艺术团队、兴趣小组梯队,有活动过程和成果等资料;艺术团队、兴趣小组少或无资料,扣2分。

c.学校举办艺术节、合唱节;缺一项,扣1分。

d.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文学艺术兴趣广泛(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扣2分。

e.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1—8位得3分,9—20位得2分,21—3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1—8位得3分,9—20位得2分,21—35位得1分(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8

a.参加应参加的审美与艺术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d.街道学校上浮一档指生均等级分的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后计算该项得分。

A3

 

部分

 

120

 

B15教学质量

40

1.学校各科教学质量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整体情况好,解决学习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强,智力得到有效发展。本年度高一统测总均分在全市达上年水平,得20分;与上年比,优秀率每增、减1﹪分别加、减2分(生均学科优秀率=∑学科单科优秀人次/学科数/参考总人数),总均分每升、降1位分别加、减2分。

 

 

20

a.高一统测指全省高一年级统一考试。

b.统测总均分在全市达上年水平,指总均分在全市位次达上年水平。

c.优秀率指生均学科优秀率。

d.总均分每升、降1位,指在全市位次。

科室统计

2.本年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和优秀率达上年水平,得20分;与上年比,通过率和优秀率每增、减1﹪分别加、减2分(生均学科通过率=∑学科通过人次(单科为C)/学科数/参考总人数,生均学科优秀率=∑学科优秀人次(单科为A)/学科数/参考总人数)。

 

 

20

a.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指全省高二学业水平统一考试。

b.通过率,指生均学科通过率。

c.优秀率,指生均学科优秀率。

d.与上年比,指与学校上年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和优秀率成绩比。

B16周期增值

30

学校周期性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明显,当年高考完成预定指标的,得30分;预定指标完成率每增、减1﹪分别加、减2分。

 

30

a.“周期性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指学段周期增值(相对于学生入学水平)。

b.预定指标指区下达的高考指标,同教研室。

c.预定指标完成率指以区下达的高考指标为基数的指标完成比例。

科室统计

B17道德与法纪

14

1.学生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好,操行合格率高(100﹪),具有一定的民主法制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违法犯罪现象,得6分;有1起涉案违法事件的0分,有1起犯罪事件的本B项0分。

 

6

 

a.学生思想品德好,日常行为规范 (现场观察与感受);有明显不规范行为的,扣1分。

b.随机抽查《成长的脚印》、《综合水平素质评价书》等记载学生操行水平的材料。

c.涉案违法事件,指公安部门有学生涉案记录的情况,参考法制安全科和普教科的记录。

d.犯罪现象,指被检察机关起诉并认定有犯罪事实的情况,参考法制安全科和普教科的记录。

e.本项须有当地公安派出所提供的证明资料。

f.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积极为集体争得荣誉,品德表现得到社会认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3分,6—15位得2分,16—2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3分,6—15位得2分,16—25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8

a.有了解社会对学生品德认可情况的材料(问卷调查)。

b.学校参加应参加的道德与法纪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不缺得2分,缺1次扣1分,扣完为止。

c.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d.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B18学习与创新

16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在科技教育周或宣传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或科技竞赛,并有科(劳)技兴趣小组。达到,得4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1分。

 

 

4

a.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的,扣1分。

b.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1分。

c.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或科技竞赛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成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1分。

d.学校形成至少有3个以上科(劳)技兴趣小组梯队,有活动过程和成果等资料;兴趣小组少或无资料,扣1分。

e.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取得成绩好。学生竞赛成绩(=∑各等级分*相应等级人数)基本达上年水平(±5分),得6分;与上年比,等级总分在±5分的基础上每增、减3分分别加、减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6

a.文化知识竞赛指各级学科知识竞赛和综合知识竞赛活动。

b.竞赛成绩的计算是某校原始等级总分。

c.等级总分基本达上年水平(±5分之内),不加减分。

d.等级总分在±5分的基础上每增、减3分再分别加、减1分。

3.学生具有初步创新意识,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2分,6—1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2分,6—15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6

a.参加应参加的学习与创新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B19运动与健康

10

1.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活动,体育课(身体素质主要指标抽测)及格率中小学均≥95﹪;学校每年召开1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学生六种常见病患病率低于国家平均标准,近视率低于市平均标准。达到,得4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1分;与上年比,问题增加一项再扣本B项1分。

 

 

4

 

a.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的,扣1分。

b.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1分。

c.学生体育课的及格率符合规定;低,扣1分。

d.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生成表。

e.有当年校运动会举办证明资料,并统计师生参与面。

d.六种常见病(卫生部、教育部用九个单项指标反映六种常见病的防治情况:蛔虫感染率、沙眼患病率、贫血患病率、龋均充填率、龋齿充填率、刷牙率、视力低下率、营养不良患病率、肥胖检出率)发病率低;高,扣1分。若是学生体检数据以医院统计盖章证明为准。

e.近视率低于市平均标准;高,扣1分。

f.问题增加一项是指与上年比上述问题新增加一项。

g.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竞赛,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2分,6—1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2分,6—15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6

a.参加应参加的运动与健康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

 

B20审美与艺术

10

1.学校重视艺术与审美教育,开设艺术团队、兴趣小组,每年开展全校性艺术活动,如艺术节、合唱节等;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文学艺术兴趣广泛。达到,得4分;任一项明显不足,扣1分。

 

 

4

a.学校有开展艺术与审美教育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资料;无过程资料,扣1分。

b. 学校形成至少有3个以上艺术团队、兴趣小组梯队,有活动过程和成果等资料;艺术团队、兴趣小组少或无资料,扣1分。

c.学校举办艺术节、合唱节;缺一项,扣1分。

d.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文学艺术兴趣广泛(现场观察与感受);存在明显不足,扣1分。

e.本项有正面典型或特殊事例的可视为学校亮点。

科室统计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

2.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竞赛成绩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含区教育局)开展且应参加的相关活动得2分,缺1次减1分;团体奖等级总分(=∑各等级分)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2分,6—15位得1分;生均等级分(=∑各等级分*人数/学生总数)居全区中学组1—5位得2分,6—15位得1分(每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区教育局、街道参照)颁发的荣誉一、二、三等分别得6、5、4分;5、4、3分;4、3、2、分;3、2、1分。取前6名的项目,1—2名、3—4名、5—6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取前8名的项目,1—2名、3—5名、6—8名分别视为一、二、三等。其他社会荣誉相应降一等,无等级划分的视同一等,可累计)。

 

 

 

6

a.参加应参加的审美与艺术方面相关活动的次数。

b.团体奖等级总分指学生团体获奖等级分的和,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

c.生均等级分指学生个体获奖等级总分与学校学生总数的商,这里计算某学校的原始分值,再根据原始分值在全区排位计算该项得分(保留六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