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文明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新闻>>阅览文章

我校参加“你好,寒假”全国论坛研讨交流活动

发表日期:2017/3/19 10:01:05 作者:何德平 有813位读者读过

 

我校参加“你好,寒假”全国论坛研讨交流活动

312日至13日,“你好,寒假”学生假期生活与期初生活重建全国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我校作为项目研究参与学校之一,何德平、周丽娟、徐菲等三位老师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周丽娟老师的研究论文《别样的‘作业’,别样的体验》被收编项目研究论文集。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救助儿童会共同举办。

班主任领导力、“自带动力”、互联网+、随迁子女寒假生活、我很重要、假期生活设计与实践……来自全国四海八荒的声音在论坛中响彻,更引起了全体参会同仁的共鸣。“你好,寒假”同活动异构,全国百所共同推进,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寒假”、设计“幸福的寒假生活(作业)”,为每个孩子的幸福、发展、成长奠基。

 

基于项目长程性研究与实践 提升班主任专业领导力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何德平

假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中断,还是学习生活的延续?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中断,还是教师教育工作另外一种方式的呈现?如果说假期一定要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延续、教师教育工作的另外一种方式的呈现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开展?教师的教育工作如何得以实施?

对以上问题的开始认识并加以进一步思考,是我此次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和中国救助儿童会共同发起的“你好,寒假!”项目研究全国论坛活动的最大感悟与收获。

近年来,中小学学生的假期生活与期初生活重建的议题,受到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视,研究者透过理论与实务的对话、理想与实践的佐证,呼吁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同时重视学校生活教育与假期生活学习项目,整合学校、社区、家庭各方面资源,为学生营造设计一个具有教育性的假期生活。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生的假期生活大多是处于除了单一的完成《寒假作业》、《暑假作业》外没有更加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和安排的,这样的假期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的、乏味的,对学校教育而言显然也是不利的。如何让学生的假期生活除了对知识、技能的巩固与预习外,给予更丰富的教育内涵,帮助学生融通学校、家庭、社区生活,并在其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发展,这次研讨会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其中,基于我校对“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项目的参与,从而激发起我对“在学校教育工作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依托项目的长程性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研究与实践模式,从而不断提升班主任专业领导力”的思考。

一、    科学的价值定位,提升班主任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力。

既然我们毫无疑问的认为学生的假期一定要是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那么对于学生的假期生活的价值取向也一定是和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相通的,即: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学生的假期生活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假期生活教育只是对学生的教育在时间和空间商发生了变化,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假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途径。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说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这里,我们应本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对学生假期生活教育的价值认识和价值定位,是正确认识假期生活教育意义的核心要素,它需要班主任对教育本质要有充分的理解力。

二、    充分的前期调研,提升班主任对信息反馈的整合力。

基于对学生假期生活价值的追求,自然会引发我们对以往假期生活的思考:以往的假期学生是如何度过的,学生的收获如何;家长对孩子假期生活的观察和评价如何;教师对学生假期生活的了解与反馈如何等等。我们在基于这样的思考下,才能进一步开展假期生活重建的调研工作:学生喜欢的寒假、家长期望的寒假、教师需要的寒假等应该是怎样的。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策划和实施假期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对家长、学生、教师调研反馈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合,以此确定合适的寒假生活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假期生活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因此可以说,做好对假期生活的充分调研需要班主任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

三、    准确的主题确立,提升班主任对项目的决策构建力。

一方面,寒假属于学生的假期,是他们更为自由的生长空间,应当让他们做一回主人。另一方面,一切教育变革的初衷,都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寒假生活的重建研究也不例外。因此,在这一共生体的运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学生参与及学生利益最大化。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寒假作业的单维度设计和检查;意味着家长要改变以往对学生假期管理的单向权威传递;意味着寒假生活的策划、体验与评价,要以学生为关键人,尊重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去自己发现、体验和创造;意味着教师和家长在与学生一起参与的过程中要尽量少一些替代和包办,让成人更多地成为倾听者、参谋者、服务者,把思想和实践的权利更多地还给学生。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班主任在确立假期生活教育主题时便要真正考虑“学生的需要”、“问题的聚焦”、“能力的培养”、“意识的增强”、“习惯的养成”等等,从而对寒假生活教育主题进行科学构建。因此可以说,对假期生活主题的确定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决策构建力。

四、    有效的过程推进,提升班主任对活动的沟通协调力。

班主任在研究与实践假期生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活动的组织、过程的学习、期初的重建以及课程的开发等等,在这些环节中需要班主任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尤其在具体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充分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对假期教育的可用资源进行协调、整合、调用;再者班主任要采取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学生的假期教育进行了解、反馈和指导。因此,对学生假期生活过程的推进,需要班主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五、    全面的期初反馈,提升班主任对项目的调控反思力。

既然假期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延续,那么在假期生活结束学校生活开始之际,我们务必要做好学期初生活的重建工作。在假期生活成果展示以及结果评价阶段,要以前移后续的长程思维,重建学生寒假后的学期初生活,实现寒假生活资源在学期初的高质量转化。这将极大体现教育的长程性,挑战教育者的整体思维能力与建构能力。因此,对如何进行期初反馈以及学期初学习生活重建则需要班主任具备调控反思力。

其实,“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的项目研究,只是我们对于学生假期研究与实践项目之一,更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的一个单项活动研究,但只要班主任们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形成了这样一种项目的长程性研究与实践意识,具备了这样的专业领导力,我想,“你好,暑假!”、“你好,国庆!”、“你好,新学期!”、“你好,一年级!”、“你好、六年级!”等活动,一定会更加精彩纷呈!

  

打造寒假生活的实践场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周丽娟

提到寒假,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寒假作业。单纯的寒假书面作业重知识而轻能力,忽视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发展。此次上海之行,我有幸参加了“‘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全国论坛”活动,聆听了诸多学校精彩纷呈的寒假生活分享,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孩子在实践中度过寒假,坚持“学生立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自己做主,独立思考。

构建一个有意义的寒假生活必须从中找到其价值所在和一切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说道:“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应走进更加广阔的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纵观各实验学校的“你好,寒假”总结汇报,无一不渗透着“以实践为首”的设计理念。学生的道德行为、学习习惯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都是在活动中通过实践锻炼得到的。如常州龙虎塘实验小学的“春节纳福团”、“年味窗花团”、“体育运动团”;武义县熟溪小学的“相约赠衣物”、“拜年学感恩、学礼仪”、“一水间玩耍”;象山县西周镇中心小学的“家乡的雪景”、“敬老院包饺子献爱心”、“体验小警察、小小邮递员及环卫小工人等角色”……孩子们在这些精彩的实践活动中收获了感恩、自信、快乐,体会到每个人自身的价值,感受到“我很重要”。

此外、项目倡导寒假生活个性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切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策划、自发组织、自由评价,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由孩子自己做主,大胆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寒假。桃苑小学是一所随迁子女学校,他们的孩子有一大部分要回老家过年,回老家的孩子就有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说方言,学戏曲”、“教家乡的小伙伴刷牙、洗手”、“向吸烟的长辈讲述吸烟的危害”,而留在第二故乡——上海的孩子则用画笔、相机、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下他们的寒假生活体验。当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参与完实践活动后,孩子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体验环节。参与寒假实践的孩子们互相交流一下心得,父母们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再接下去的假期生活中能够累积经验,从而不断地提高。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参与进来,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引导家长们通过实践的方式更多的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不管寒假的实践活动去往哪里,去做什么,最终目的都是离不开‘教育’二字。我们常常都是带着教育性的思维为孩子们设定适合他们吸取知识的方式。传统的寒假书面作业是比较直截了当的教育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客观一点,缺少孩子们的主观思维。但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倾向于孩子们的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和领悟反思的能力,也就是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寒假作业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假期里也能全面的发展。

 

  

“你好,寒假!”全国论坛体验

江宁区陆郎小学 徐菲

31213日,陆郎中心小学一行三人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期初生活重建研究全国论坛”。

12日上午,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李家成教授的主持下进行了简短的开幕式。随后来自台湾的林进材教授、救助儿童会的郭锦萍老师、西安高新一小的刘英明校长、海宁桃园小学费玲妹老师等嘉宾分别从学术研究者、儿童保护者、学校管理层、基层班主任等不同的角度和与会者分享了各自对学生寒假生活与期初生活重建研究的思考及做法。

班主任领导力、伙伴团的构建、自带动力、互联网+、随迁子女寒假生活、我很重要、假期生活设计与实践……来自全国四海八荒的寒假活动设计理念在论坛中精彩呈现。 “你好,寒假”同活动异构,全国百所共同推进,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寒假”,设计“幸福的寒假生活(作业)”,为每个孩子的幸福、发展、成长奠基。李家成教授对活动的分享作了最美的诠释:“幸福在于陪伴与关怀,幸福在于给予与分享,幸福在于选择与创造,幸福在于构想与未来,是假期变革所带來的喜悅,我们的教育对未來的指向。”林进材教授所倡导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一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他(她)应有的成长,是我们教育的福祉!让我们深切体悟到教育教学中的一切所遇、所做、所思、所感,其意义都灿若烟花”引起全体参会人员的共鸣。此外,张智武校长、蓝美琴、柳旭梅、曾永恒老师所撰写的多篇论文都被汇编在论坛成果集,与全国各地的教师分享。

13日上午,与会老师分赴上海四所学校参加了期初生活重建现场的展示活动。学校结合各自校情,将寒假生活的设计与期初生活紧密相连,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遵循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和尊重了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使孩子们能在自主、自信、自立中不断体验生命快乐、实现生命成长、享受生命之美。同时,从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四个角度讲述了“假期生活”给各类群体带来的变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