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文明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新闻>>阅览文章

语文新教师培训体会(三篇)

发表日期:2016/10/31 18:46:53 作者:何德平 有889位读者读过

 

“探究高效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课堂展示活动感想

陈静芝

      20161026日,有幸参加了江宁片陆郎、铜井、江宁三校的“探究高效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的活动。其中3堂课精彩不断,各有各的味道。铜井小学蒋昌武和江宁小学张杰是同课异构《草原》。陆郎小学濮为云上的是一节《安塞腰鼓》。课后三校语文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气氛十分和谐,大家本着相互学习的态度,毫无保留的把各自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行了交流。最后江宁区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大大表扬了这种真实的研讨方式。并给各位农村的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的大方向。让我们这些老师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想法。

   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这节课来说,整堂课教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有的孩子汇报船给我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师有必要再次追问学生,哪些词语更能体现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这种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之中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探究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力生长”培训感想

李婷

20161026,我们青师班学员在铜井中心小学听了蒋昌武、张杰、濮为云三位语文老师的课,听了江宁区语文教研组教研员周爱华专家的指导和点评,使我受益颇深。

蒋昌武和张杰老师上的是六年级语文《草原》这一课,他们课前准备充分,做了详细的PPT,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濮为云老师上的课是六年级语文《安塞腰鼓》这一课,通过视频欣赏,讲解修辞手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一课的重点,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磅礴大气,整个课堂气氛也很好。

课后三位语文教师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教学意图,教学反思,大家在一起探究,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大家取长补短,相互总结教学过程和中的不足之处。专家最后在总结中指出:一、课堂要把握重点,去掉不必要的多余提问。要知道学生有领悟能力,有些问题不问他们也知道的,教师提问问题应紧紧围绕课本内容,既不能太空洞也不要过于琐碎、简单,相信学生的领悟问题,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应把更多时间留给课堂。二、明确教学目标,即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课后给学生留下最有印象的环节是什么,而这个最有印象的环节是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如果是,那便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不是,那我们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应切合重点,清晰可行。制定教学目标时,既不要太笼统,也不要过于琐碎,不好执行。

探究有效课堂是需要我们思考,并能真正为之做些什么。

 

 

 

 

三校联动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刘丹

20161026,我们在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开展了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本次片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探究高效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本次活动由铜井小学承办,我校和江宁小学作为参与学校积极响应参加,三校联办,足见规模之大和活动的重要。江宁区教研室的语文学科教研员周爱华老师亲临指导,各学校教研组长及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活动主题下的活动开展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铜井小学和江宁小学活动课都选择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草原》来开展。我们学校陆郎中心小学濮为云老师授课的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安塞腰鼓》。三位老师都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参考,展开生动的课堂教学。铜井小学的蒋昌武老师对于《草原》这篇课文教学,很好地抓住了散文的特点,情感的线索贯穿整篇文章。尾随情感线索重视指导字、词、句的理解与赏析,学生能根据老师生动而又富有情感体验的朗读来体会字词句的内涵,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课文,反复诵读中深入感受文章中包含的作者对草原风景及草原人的赞美与歌颂。老师生动的语言,将一行行文字转换成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片给人欣赏,观之、感之而后叹之。教师教得投入,学生学得认真。

江宁小学张杰老师的课堂更像一节自主学习探究课,老师在这节课上将已经预设的学生学习状态和可能做了假设和猜想,因此部分环节是简短快速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一篇名家作品,更是在借助学习它来学习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但方法的获得仍然是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的。

濮为云老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辅助教学——播放电视散文,在课堂初始就抓住了学生的专注力。生动、恰当的课件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有序而高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得投入,层层递进的朗读带领学生领略“安塞腰鼓”的魅力无穷,“好一个安塞腰鼓”更成了文章的灵魂、成了学习的思路、成了情感深化的导火索,师生给我们呈现了一节热情洋溢的语文课。

课堂教学过后的教研探讨也是精彩纷呈,各校的教师代表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了自己对上课老师的教学理解与认知并给予中肯的建议,尤其是江宁小学的语文备课组长毫无保留地指出自己对“绣”字的不同于蒋昌武老师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教学的碰撞也受到了周爱华老师的充分肯定,同时给了我们年轻老师很大的启发,周老师讲:“我们做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课堂上不必要的被浪费的时间,为更重要的学习内容挪出时间与空间。评判一节课是否合格,我们只要多多思考这几个问题,课上完了学生能记住的是什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东西是否符合年段目标?这样一针见血的教后反思会对我们的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前的备课也就不会无的放矢了,高效课堂的目的才能逐渐地实现。”这次教研活动给我们这群乡村教师带来了思想的碰撞、教学方法的交流,我们会将收获用来指导课堂教学,不断地反思与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