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核心价值观”班会大赛的通知
发表日期:2016/3/17 17:05:48 作者:何德平 有808位读者读过
关于举办陆郎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性主题班会课大赛的通知
各班级: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一步推进我校班会课程化建设,提高我校班主任主题班会课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搭建情感性主题班会课交流展示的平台,促我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江宁区教育局文件要求,经校长室、德育处研究,决定于2016年3-4月在全校各班级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性主题班会课大赛活动,通过校赛活动推荐优秀班会参加片赛、区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校教育中“落小、落细、落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结和推广班会课活动的新成果、好经验,为我校班主任搭建情感性主题班会课的交流展示平台,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二、活动主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参赛对象
全校班主任29名
四、活动要求
1.选题要求
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拟题目,也可在参考选题(见附件1)中选择题目并进行适当的修改。
2.各学段侧重点
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价值观的教育;在实效上,要着力通过认知和体验教育推进践行。
3.班会课的形式
针对不同主题选择不同的形式,如辩论式、讨论式、体验式等,体现活动方式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内容上体现案例的时代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4.方案要求
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班会背景。强调问题意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多层次多种角度对本次班会课涉及的学生问题进行诊断,并在此部分提出本班会课适用学段的建议。
(2)班会目标。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提出本次班会课的目标。
(3)班会准备。在班会活动中师生需要收集运用的资源和教具。
(4)班会过程。设计出班会课的完整过程,分阶段呈现,注意给出生成性或地方性资源的搜集和设计意图的提示。
(5)班会延伸。可以是班会课的后续延伸开发、资源拓展等。
五、日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16年3月17日至2016年3月27日
2.学校竞赛:2016年3月28、29、30日
3.片 赛:
4.区 赛: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一等奖第一名参加片赛,一等奖二三名四月份德育片活动展示)
二等奖:15名
三等奖:11名
七、活动领导(评委)小组
组 长:王明生
副组长:潘仕祥、何德平
组 员:俞庆凤、陈 健、熊进才、苗凯旋、荀婕、查正美、李永宁、濮为云、沈银雪、刘翠
八、竞赛时间及分组情况
各组评委评出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三等奖。年级组一等奖班级参加校内复赛,评出校级一等奖3名。
(一)校内预赛:
组 别 |
时 间 |
评 委 |
一年级 |
3月28日 |
苗凯旋、李永宁 |
二年级 |
陈 健、濮为云 | |
三年级 |
3月29日 |
俞庆凤、刘 翠 |
四年级 |
熊进才、查正美 | |
五年级 |
3月30日 |
潘仕祥、荀 婕 |
六年级 |
何德平、沈银雪 | |
评委组第二人负责安排具体上课节次和班级,通知评委第一人。 |
(二)校内复赛:
时间:2016年4月6日
评委:何德平、俞庆凤、陈健、熊进才、苗凯旋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2016年3月17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性班会课参考选题
爱国 |
爱国爱家,爱校爱班 |
敬业 |
感知自己的岗位角色与责任 |
诚信 |
1.诚实,人生的第一堂课 2.信守承诺 3.践行诚信 |
友善 |
1.感谢有你,我的朋友 2.夸夸我的小伙伴 3.友善对待自然 4.学会感恩 |
自由 |
纪律与自由 |
平等 |
维护平等 |
公正 |
公正评比 |
法治 |
1.遵守规则 2.交通规则记心中 3.生活中处处有法 |
富强 |
祖国富强我成长 |
民主 |
学会倾听 |
文明 |
做文明的…… |
和谐 |
创建和谐班级,共创美好校园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性主题班会课方案
报送学校:
班会课题 |
| ||
班会设计 |
|
班级 |
|
班会背景 |
| ||
班会目标 |
| ||
班会准备 |
| ||
班会过程 | |||
| |||
班会延伸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性主题班会课评价标准
学校: 姓名: 主题: 时间: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 |
教育目标明确,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丰富道德情感,提升生活经验,自觉践行道德要求,促进学生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 |
10分 |
| |
过程和方法 |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内容,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道德素材,形成满足学生道德发展需要、易于接受的具体教育内容。 |
14分 |
| |
整个过程贯穿活动,按照“近、小、亲、实”的原则设置情景,师生在情景中参与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悟,生成德性。 |
8分 |
| ||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心去看、去想、去做,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
8分 |
| ||
班主任行为 |
遵循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心理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 |
6分 |
| |
采用开放的活动控制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引发和鼓励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
6分 |
| ||
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在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以真情感染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适时、恰当的评价,发现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跨越思维障碍,提升精神境界。 |
6分 |
| ||
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
6分 |
| ||
学生行为 |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活动的设计、组织、参与者。 |
8分 |
| |
乐于参与,自主体验、有所感悟,从中受益。 |
8分 |
| ||
体现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共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8分 |
| ||
教育效果 |
活动圆满完成,目标达成度高,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改善态度系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
12分 |
| |
评委签名: |
总分: |
10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