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制度
发表日期:2015/12/24 9:38:21 作者:何德平 有1634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守望者”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制度
一、学习活动制度
1.每位成员每学期必须深入研读一本以上的由工作室推荐的德育或心理健康专著,学习有关德育、心理健康研究论文不少于5篇,并在学习研讨中能灵活陈述,表明自己的观点,撰写读书体会。
2.每位成员每年参加不少于40课时的德育方面的培训,其中一次是市级以上的专家讲座,主持人听成员的课不少于10节。
3.制定成员两年发展规划,建立成员成长手册,内容完善,过程清晰,梯度明显,体现成长历程。
4.每学期结束,工作室主持人对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与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并针对每位成员的实际情况作出等级评价和建议。
二、会议制度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等内容。
2.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二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安排适当时机对成员所在学校进行展示交流,使工作室真正成为各班主任研究教学、切磋教艺的成长发展的“家园”。
3.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室”工作机制。
三、课题管理制度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每一阶段制定具体的研究实施计划,及时作出阶段总结。
2.课题必须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活动记录、有阶段总结、有结果分析。
3.围绕工作室主课题确定的子课题,要做到科学、规范,有创意,能够带动更多的青年班主任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
4.建立课题分享制度,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并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推广。
四.考核制度
1.工作室各成员由工作室主持人考核,主要从师德表现、工作态度、理论水平、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2.工作室主持人每学年开设德育讲座至少2次,每学年听本工作室成员课合计不少于10节,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德育论文或案例1篇,每学期主持德育研讨会2次。
3.工作室成员每人两年内至少开设1节区级以上公开课或讲座,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班会(队会)示范课;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德育论文或案例在市级以上评比获奖
4.工作室力争在2年培养周期编写一部工作室实践研究成果集。
五、档案制度
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德育案例、读书心得、班会课设计及其公开课、德育论文等都及时归档、整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