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体验?学习?课堂

发表日期:2015/6/4 12:17:18 作者:18022 有912位读者读过

体验·学习·课堂

——我校组织开展“体验·学习·课堂”专题学习活动

《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省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该项课题已于20145月顺利开题,对省、市、区专家的宝贵开题意见,学校课题组认真地进行了整理、学习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了课题实施方案。目前,学校课题组已经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完成了前期的调查、分析、文献再学习等研究工作,拟于下学期正式展开课题实践研究工作,构建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

为了让全校教师更深入地了解体验式学习,为下阶段课题的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于62日下午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主题为“体验·学习·课堂”的专题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教科室邵海林主任主要就“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理论依据”“课题的界定、目标、内容”“体验式学习课堂的主要环节及误区”等几个方面和教师进行了学习与交流。

通过学习,教师对充满生命活力的 “体验式学习”课堂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我们坚信,通过《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陆郎小学一定能在教学改革、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寓教于乐  学以致用

——学习《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体会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黄霞

在学习完校本研修《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后,我深刻地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学习”方法,虚实结合,创建情境,接轨社会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增强兴趣,增强师生学习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1.“体验式学习”的创新性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一直采用“完整示范—讲解—分解示范—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即可。而采用“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教师则起到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使学生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的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

2.“体验式学习”的实用性

“体验式学习”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且可以让他们学会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包括怎样和团队成员沟通与协作,而且通过这个项目可以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参加一些各种活动中打下基础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及角色的互换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达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单方面的授课会使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无法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学习进度的减缓,从而导致个别学生产生心里落差和自卑、自弃的心理变化,陷于冷漠孤僻和偏执之中。而加入了体验式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消极情绪状态,调整并塑造学生愉悦的心境健全心理,确立良好的意识。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加入“体验式学习”法就为学生提供了满足交流和交往的机会和场所,使他们能够在交流中克服孤独感,产生与他人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学会互相帮助扩大社会接触,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为学生们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失调
             ——学习《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有感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刘翠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就是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理解、认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思想、观点等学习对象。只有通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已无关的遥远的历史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与之交流的存在,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图景,才会产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觉的探究,从而生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此所进行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探究,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强调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创设一个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的方式体验历史,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达到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养成品格的学习目的。开展体验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形式失调。

目前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经常是内容与形式不统一,重心偏于一端,造成教学失真。一方面,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内容材料容量过大,为学习者提供了超量的情景体验源泉,情景体验问题太多,一个连着一个,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生成问题的环节太紧张,从而导致情感态度与体验相对缺乏。实际上,情景体验材料与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印证性和求知性的问题、材料不要在一节课中大量地充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体验时空。另一方面,情景体验式教学中表现方式过度、过多,虽然情景体验式教学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能使知识变得有趣易学,但过多也能导致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的思维。在花样百出的表现方式面前,学生阅读过快,思考特浅,细细阅读、思考品味的动力已经没有,失去了体验的目的。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失调。

预设性与生成性失调主要指教学过分预设。进行情景体验教学,课前预设计划是必要,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实际教学中,许多预计过了头,其效果走向了反面。课前太细密的预设,使学生的“自主”体验大受影响。活动过程表现为走过场,活动结果出现泛泛而谈。课前教师预设的重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大体的教学思路,有了这样的宏观预设,课上教学讨论气氛的生成,质疑线索的生成,问题意识的生成,思维能力的生成才能生动而丰富。把握了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才是“以学定数”。

3.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师生活动与学生互动关系失调。

情景体验式教学是动态因素多边互动的复杂活动过程,而且特别强调师生活动和生生互动的重要性。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传授,学生则充当配角的现象,因教师与学生在新理念中的地位与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改变。但是,现今情景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教学活动停留在师生互动者居多,生生互动者少,师生互动当然必要,但师生活动的面有局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狭小。师生互动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到思想和体验的旋涡中去,许多学生处于旁听或陪坐的地位,特别是那些情景复杂的课,同学之间的思想与体验互不沟通,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生生互动需要扩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情景体验的“设计者”和“表现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谁也不是单独的“演员”或“观众”,师生共同参与到情境的设计、体验活动中,才能使全体师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

用新的课堂教学观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反思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那么我们参与实验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会越来越高,对课题的理解和感悟就会越来越深,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快。

 

 

《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

学习心得体会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高文霞

   

    62日,参加了邵海林老师的《小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对体验式学习的理念、手段及功效的认识更清晰。为本次学习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极大,也希望更多的老师将体验式教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体验式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教学活动中,要进行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设计、构建的适合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取材往往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往往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由此还激发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特别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十分有帮助。

总之,这次学习对我很有帮助,以后我会更好地使用体验式教学,提高我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