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学教研>>阅览文章

参加课改地平线“数学史视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培训收获

发表日期:2014/12/1 8:21:40 作者:陈健 有623位读者读过

参加课改地平线“数学史视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培训收获

江宁区陆郎小学  储君辉

1121-1123,我有幸去参加了“课改地平线——数学史视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在这两天半的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吴正宪、贲友林、俞正强、张齐华、林美媛等多位名师的展示课和微报告,收获满满。

正如活动的主题“数学史视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这次活动的展示课和微报告都是从“数学史视野”角度来展开。正如蔡宏圣老师说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产生、发展的历史,数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再现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指教学中教师把数学发展进程中的精彩瞬间再现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该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在报告中,蔡老师讲了几个例子,比如“乘法的初步认识”、“认识负数”、“用字母表示数”等等。之前蔡老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非常有意思。蔡老师在引导孩子们认识了“相同加数的加法”后,要求学生解决问题“82等于多少,怎么列式?”,学生立刻列出82相加的算式,但在简化算式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写法,比如“2+.......=16”、“2+2+2+2+2+2+2+2=16(算式下面写着‘8个’)”、“2+8=16”,最后终于演变成了“2×8=16,。在整个探索的过程,完全是有学生自己摸索思考,让知识经验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教师的任务只是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了,而且充分经历了由加法到乘法的认知转变,这其中收获的经验是不可多得的、丰富的,也让孩子们得思维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当然,关于数学史视野的课堂内容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吴正宪老师在上《面积的意义》时,采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面积的由来,4000多年前在尼罗河,人们很早用绳子圈地,并结合图形让孩子们结合情境初步感受面积和周长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接着又以生活中的刷墙这一实例说明面积就在我们的身边,再以图形的分类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和物体表面的面积,让数学和生活、历史、文化等联系起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学生更有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对之后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影响。

这次研讨会,不光讲了数学的历史,张齐华老师还重点讲了数学的“未来”。张老师的报告《回顾历史,亦须面向未来》,对当下数学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具体从一个调查结果、两个故事、三个问题展开。“一个调查结果”:2030年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调查显示,(193%的受访者青睐实行创新方法的学校,7%的专家认为学校将回归基础价值和传统。(2)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在线内容将成为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个人能力将大受推崇。(3)学校文凭将受到职业认证的挑战。学校文凭39%,职业认真37%,同行认可24%。(4)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73%指导学生。(5)大部分专家认为内容将更加个性化,占83%。(6)大部分专家认为政府不再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2个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温水煮青蛙。“3个问题”:向历史追问——数学或数学教育会消亡吗?向未来求索——未来的教育长什么样?向现实找寻——当下数学教育如何应对?张老师提出的这些观点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怎样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历史很精彩,未来有挑战,怎样把握这其中的奥妙,还需我们努力思考研究!